第三百四十七章 堵胤錫
秋風渭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七章 堵胤錫,明末:復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秋風渭水,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面又遣信使向南昌的五省總理張國維求援。
同時,章曠又向兩廣總督沈猶龍發函,請求支援火器軍資。
章曠三管齊下,全力堵胤錫解決後勤之需。
就在堵胤錫調集諸軍,準備大舉北伐之時,閩督鄭森率部與前鋒會師。
黃坪山,明軍八萬大軍整裝待發。
而此時,身在大治城中的大清鎮南將軍陳泰,也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參領德羅克已經幾日沒有遣人回來運糧了。
陳泰從房中的榻上坐起,眼神晃動兩下,敏銳的意識到,黃坪山可能出了問題。
於是他匆匆出門,喚來了親兵,命其往斥候營傳令,速探黃坪山訊息。
同時,陳泰又遣快馬,調黃顙口鎮的參領希福率軍回撤大治縣城。
一旦黃坪山被突破,那金牛鎮和黃顙口鎮這兩處險關要塞就失去了意義,會面臨被明軍前後夾擊的風險。
謹慎的陳泰迅速開始收縮兵力,準備固守大治縣城。
就在陳泰派出斥候偵查黃坪山的一個時辰後,明軍大張旗鼓的從大治縣南的黃坪山中出現。
守軍大驚,急報陳泰。
陳泰早有預料,於是命各部登城,準備迎戰。
鄭森督軍兵臨城下,見城池早有防備,於是打消了速攻的念頭,下令兵圍大治縣。
而這時,駐紮在大治縣西北,一直關注大治縣情況的副將王得仁見己方大軍開到,大喜,遂立即遣人聯絡。
鄭森得知還有兩萬友軍在側,便令王得仁率軍列陣於北,進攻鐵山之敵,掩護大軍後背。
王得仁當即領命,移軍至大治縣城以北,列營在閩兵之後,對陣鐵山上的清軍參領呼尼牙羅和。
陳泰見明軍源源不斷的從黃坪山湧出,驚訝不已。
他沒想到來攻大治的明軍竟然有如此之多!
見明軍欲四面圍攻,陳泰便知事情不妙,於是趁著明軍包圍沒有完成之前,遣兵出城,向參領希福傳令,命其不要率軍回城,而是直奔樊口,去與參領瓦爾喀協力,擊潰樊口的金聲桓部明軍。
同時,也向金牛鎮的參領蘇拜傳命,令他布疑兵之計,秘密撤離金牛鎮,沿澤湖向北,速攻樊口,與瓦爾喀會師。
瓦爾喀有兵兩萬,加上參領希福、蘇拜之兵,大約四萬人,只要他們能攻克樊口,就能整軍南下支援。
援軍不需要進入大治縣,只要他們南下,進入鐵山,便可解大治之圍。
黃坪山失守,是出乎陳泰意料的,明軍數萬之眾,竟走這深山老林,輕兵而來。
參領德羅克竟然連個示警的訊息都沒有送回來,這讓陳泰很生氣。
好在他應對迅速,不然大治縣便危險了。
再過十幾日,徵南大將軍索尼的大軍便會開進武昌。
自己只需要堅守到那時候,明軍便會投鼠忌器,不敢全力圍攻大治。
陳泰親自坐鎮城頭,排程兵馬。
城下,明軍十萬人馬,重重圍困,浩浩蕩蕩,聲勢頗大。
閩督鄭森令諸營立寨安營,伐木造梯,準備攻城諸事。
陳泰觀望,心中測算一番,明軍大約一日後才會發起進攻,於是便回到了城樓之中,開始獨自謀劃起守城諸事。
酉時,駐守在黃顙口鎮的參領希福接到了陳泰的軍令,得知大治被圍,果斷選擇撤退。
他令士卒在鎮中遍插軍旗,又點篝火,以便迷惑明軍。
天暗之時,希福悄悄率軍撤離,一路向北,沿著江岸,急行軍向著樊口奔去。
與此同時,駐守在金牛鎮的參領蘇拜也接到了軍令,蘇拜驚愕不已,沒想到明軍竟然從黃坪山出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