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再戰金牛鎮
秋風渭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四章 再戰金牛鎮,明末:復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秋風渭水,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軍守將指揮若定,一邊搏殺,一邊呼喚清兵堅守。
鄧文昌劍鋒驟至,那佐領匆忙閃避,臉上被劃出一道血印。
見是明軍主將,這佐領反是一笑,眼神中盡是嗜血之情。
兩人對眼,各起刀兵,戰的人影紛飛。
虜將之強悍,令鄧文昌失算,交手數合,便落入下風。
好在,此時明軍士卒發力,山頭清軍已經絞殺的七零八落,只剩殘兵。
鄧文昌尋機拉開身位,招呼左右合力圍攻這虜將。
同時又令副將火速佈置防禦,準備應對追兵。
明軍急奔苦戰,又攻又守,已是精疲力竭。
就在鄧文昌血戰南嶺之時,錢肅範將兵回營,心有餘悸,尚未坐定,便接急報,知曉鄧文昌攻下南嶺,卻被清軍反圍。
錢肅範驚起,急忙調營兵兩千,又匆匆出援鄧文昌。
同時,袁溪西岸的翁之琪也得探報,此刻,出兵五千,急赴南嶺救援。
稍後,翁之琪又盡出營兵四千,親自率領,沿袁溪而上,直奔澤湖南岸。
戰場形勢大變,清軍參領蘇拜火速下令,各部勠力同心,務必全殲南嶺之敵。
明軍合兵七千,往南嶺救援鄧文昌,清軍主力分兵三千回阻,兩軍鏖戰,一時難分勝負。
南嶺之上,鄧文昌已經圍殺所有清軍,肅清殘敵,開始全力防守。
居高臨下,又奪清軍箭矢木石,使得反攻的清軍寸步難行。
但清軍步卒,亦長於山地之戰,衝鋒不止,很快便耗盡了明軍矢石。
打援的清軍三千人,猶如高牆泰山,面對明軍援軍的迎頭猛攻,卻是巋然不動。
反倒是明軍扔下了一地的屍體,被打的連連後退。
總督兵馬的錢肅範驚怒不已,憤而對左右大呼道:“常聞韃子兇悍,鐵騎縱橫,今日始見真容也!”
“吾輩道阻且長啊,道阻且長!”
錢肅範生長於江南之地,不曾見過真正的韃子精銳。
前番清軍攻杭,大多也都是剃髮的漢軍,諸如劉良佐、劉澤清之輩。
故而京營兵馬尚可應對無虞,清軍真正的精銳,只有十萬八旗子弟,入關之後,除了少數在外征戰,大多都在拱衛京畿要地。
地方的駐防八旗也大多都是漢軍八旗或者蒙八旗。
清軍南下,並沒有多少滿八旗從徵,所用之兵,大多都是降清明軍。
這回,驟然遇上真正的八旗精銳,明軍便顯劣勢。
清軍八旗出身於白山黑水之間,征戰於遼東大地數年之久,皆是百戰精銳,虎狼之士。
錢肅範軍被壓制的節節敗退,鑲黃大旗步步向前。
山頂,鄧文昌見己方援軍敗退,心中一沉,面有痛楚之色。
今日,怕是要去見祖宗了!
也罷,我乃寧河王鄧愈之後,殺虜而死,無愧祖先。
鄧文昌遂定心凝神,開始全神貫注的排程兵馬,指揮作戰。
......
澤湖,袁溪交匯處。
這裡,便是清軍登陸之地,泊船百艘,駐兵三千。
前番劫翁之琪、鄧文昌後營的兵馬,便是從此而發。
領軍之將,乃是副參領濟度,隸屬於蘇拜麾下。
此刻,金牛鎮之戰況,濟度已經知曉,他在時刻關注著戰場態勢,準備見機行事,給明軍以重創。
前番盡毀明軍糧草,遲滯了明軍數日,立下大功。
這回,濟度已經準備好,全軍正在待命之中。
不一會兒,便又有斥候傳來軍情,明軍偏師被困,大營出兵七千馳援。
濟度大概估算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