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驥馬追風,長戈照日
秋風渭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二章 驥馬追風,長戈照日,明末:復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秋風渭水,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帳下夜不收攜一匹快馬趕到面前。
“啟稟總兵,有大將軍書信到!”
“快快拿來!”
快馬正是王翦所遣,晝夜疾馳前來向焦璉示警。
得知清軍自常州登陸,正往東來,焦璉面色如常,並無驚慌。
松江府入口流敵已被肅清,縱使有敵再來,也可從容應對。
焦璉當即命各部清點人馬,留鄧世忠所部五千不足守備松江府城,餘者皆出城駐紮休整。
城中大戰結束,明軍清理了戰場,開始陸續撤離。
松江百姓見明軍秋毫無犯,皆大歡喜,扶老攜幼,沿街相送。
知縣萬壽祺趁機招募城中青壯,修繕城池門洞,一時應募者如雲,府衙門前,摩肩接踵。
城外軍營,焦璉總兵帳中。
鄧世忠、黃蜚、王之仁奉將令前來相聚議事。
“諸位,有敵十萬,自西而來,我軍需速回蘇州府。”
焦璉將王翦的信交予眾人傳閱,三人看罷之後,相顧無言。
連日用兵,急戰數陣,士卒疲憊,戰馬難支,若再星夜回防,恐怕是強人所難。
見三人不吭聲,焦璉知道他們心中所想,但是軍情緊急,容不得猶豫。
“今夜休整一夜,明日日出之時,全軍拔營向西,開赴蘇州禦敵。”
“黃總兵,太湖水師自水路直去無錫待命,我恐敵向無錫。”
“我知各部皆是疲憊之師,但時不我待,望諸位回營曉諭形勢,鼓舞將士。”
“只消滅此流竄之敵,蘇松便可自此太平。”
三將聞言,紛紛拱手應諾,軍令如山,雖萬難亦不可辭。
軍議散後,已是漫天星漢,夜色沉醉,焦璉伏於案牘,借燭火而奮筆疾書。
三軍營寨一片寂靜,疲憊計程車卒皆入夢鄉之中。
白貴還未歇息,領親兵數十巡視營地,各帳之中,鼾聲如雷,起起伏伏,連綿不絕。
一夜安寧,月落烏啼,霜露滿天。
明軍各部按計劃收拾營寨,先後啟程。
黃蜚率領水師最先出發,他們要順水返回嘉興,再轉入運河之中,直奔無錫。
王之仁部其後拔營,走陸路往青浦、千墩鎮一線。
朝陽初起之時,焦璉領踏羽營出動,大軍連帶著傷員一起,全部出發,只留下了一座座空營。
焦璉計劃將各部傷員安置在青浦縣城休養,如此一來,既可保證青浦治安,又能在傷愈之後,儘快歸隊。
及至正午時分,華亭知縣萬壽祺率領城中士紳市民出城犒軍。
來到了城西的軍營外,見營中無人,一片空蕩,眾人面面相覷。
萬壽祺一時無言,遠望西邊煙塵飛起處,整肅衣冠,鄭重一拜。
王師勁旅來如風,保境安民顯赤忱。
秋霜覆甲清白處,律令雄兵風紀深。
“這才是我大明的兵馬!”
“潞王殿下有此軍紀嚴明之師,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誰說不是呢?與以往的兵匪簡直就是天上地下之別。”
華亭計程車紳們紛紛交口稱讚,對潞王之軍好感叢生。
萬壽祺知兵禍已久,從前朝廷兵馬所徵之處,搜刮甚巨,其禍遠在匪患之上。
地方還要卑躬屈膝以迎,若無犒軍之舉,大兵甚至會分毫不動。
他本按慣例,連夜組織城中百姓勞軍,沒想到,這支兵馬竟來去如風,不趁慣例。
這讓萬壽祺頗為感慨,對潞王之人,更為好奇。
犒軍不成,萬壽祺便帶人迴轉,開始梳理華亭民生,革除弊政,救濟困苦。
就在大軍回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