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無一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開山取石,一品贅婿,百無一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確是李秋遠的私房錢。
李秋遠之前憑藉旗袍已經賺得缽滿盆滿。
而除此之外,他還將旗袍的代理權出售給了臨江的幾家布行。
就算李秋遠不出售,這些布行也同樣可以進行山寨和仿製。
他們之所以願意坐下來和李秋遠商議此事,主要還是礙於李秋遠和梁王的關係。
在官府的迫使之下,他們不得不做出讓利。
而臨江那偌大的市場,也不是區區一家陳氏布行就能吃得下的。
李秋遠收取了其中四間布行,每間布行三萬兩銀子的代理費。
除此之外,他們每售出一件旗袍,還要給李秋遠三十兩銀子的分成。
陳氏布行在臨江負責監督,同時還負責向他們出售製作旗袍所需要的上品蠶絲。
李秋遠之所以能夠保證絕對性的壟斷,主要是因為在王家破產之後,李秋遠就已經趁勢收下了臨江所有上品蠶絲的產出。
他截斷了上游的流水,自然就不擔心下游會偷水了!
不過話說回來,他雖然有錢,可是商人重利的性格卻是無法改變的。
他現在是在為朝廷做事,自然不會自掏腰包。
這筆銀子他還是要算在朝廷的賬上的!
隨著開山取石的工作的順利進行。
遼國也出現了蠢蠢欲動的徵兆。
根據線報的訊息,駐守在城外的遼國騎兵最近已經連續撤離了幾批,這說明這裡的訊息應該已經傳回了遼國。
李秋遠在這裡一連等待了幾天。並以監工的身份監督一處城牆缺口被修繕。
聚雄關雖然佔地廣闊,良田眾多。
可是這裡的畜牧業卻遠不如遼國發達。
負責運送石塊的牲畜在這裡就是極為稀缺的資源。
不得已之下,這裡的百姓只能用滾木進行運輸。
而採石的山脈距離修繕的城牆足有幾十里路的距離,這就導致很多勞工費勁一天的時間可能就只能運輸一塊石頭。
整整幾萬名勞工,用了幾天的時間才將一處兩里長的城牆修好,由此可見,雄霸所說非需。
眼看著進度如此緩慢,李秋遠隨即便又改變了主意。
他讓勞工們將一部分巨石囤積了起來,並將其打磨的儘量光滑,存放在城牆之上。
只有少部分石頭才用來修砌城牆。
隨著城外駐紮的遼國騎兵越來越少,李秋遠也逐漸提高了警惕。
他們之所以在此時收緊陣營,恐怕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刻給予晉國致命一擊。
這些騎兵全都是遼國精銳,耶律祁自然捨不得看著他們被包了餃子。
所以李秋遠推斷,遼國恐怕用不了多長時間便會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役。
最起碼要在城牆修繕完畢之前對晉國用兵。
李秋遠之所以將修繕城牆的戲演的如此逼真,為的就是徹底麻痺遼國,讓他們無法從中嗅出陰謀的意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