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可言說的中山國
龍騎士星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可言說的中山國,崇禎二週目:什麼叫大明第一勇士,龍騎士星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36章 不可言說的中山國
異族什麼的,不是懷柔就可以同化的。
當年西周滅亡,平王東遷,神州陸沉,中原大地遍地胡羶。
連晉國這樣的宗周大哥,國君一出門都碰到一堆夷狄。
你說這是華夏?
不知道的還以為到了歐陸呢!
那麼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
砍就是了。
《詩經》上一句“夷狄是膺,荊舒是懲”就已經講得明明白白了。
所有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壓根沒打算和夷狄講什麼禮儀道德,也沒空和他們囉嗦。
齊桓公直接“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在這個過程裡,肯接受諸夏文明,並且願意為諸夏效力的夷狄,自是漸漸變成了諸夏之人。
不肯的,墳頭草都三尺高了。
自從齊桓公這麼幹了以後,以後的霸主,或者相當霸主的國君,都幹過同樣的事情。
尊王攘夷,成為了諸夏的最大公約數。
其中尊王,可以先放一放。
但是如果沒有攘夷這一項,你的霸主是不被人認可的。
比方說,楚莊王問鼎。
楚莊王討伐陸渾之戎,於是來到洛河,陳兵於周王室境內。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問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輕重。
王孫滿回答說:“大小、輕重在於德行而不在於鼎。以前夏代剛剛擁立有德之君的時候,描繪遠方各種奇異事物的圖象,以九州進貢的金屬鑄成九鼎,將所畫的事物鑄在鼎上反映出來。鼎上各種事物都已具備,使百姓懂得哪些是神,哪些是邪惡的事物。所以百姓進入江河湖泊和深山老林,不會碰到不馴服的惡物。象山精水怪之類,就不會碰到。因此能使上下和協,而承受上天賜福。夏桀昏亂無德,九鼎遷到商朝,達六百年。商紂殘暴,九鼎又遷到周朝。德行如果美好光明,九鼎雖小,也重得無法遷走。如果奸邪昏亂,九鼎再大,也輕得可以遷走。上天賜福有光明德行的人,是有個盡頭的。成王將九鼎固定安放在王城時,曾預卜周朝傳國三十代,享年七百載,這個期限是上天所決定的。周朝的德行雖然衰退,天命還未更改。九鼎的輕重,是不可以詢問的。”
從這件事就可以說,楚莊王很不尊王了。
但是為什麼把他放進春秋五霸呢?
主要就是他攘夷了。
於是,在尊王攘夷的普世價值觀下,經歷了春秋幾百年,造成的結果就是,原本因西周滅亡而引發的神州陸沉,到得春秋中期就基本恢復了華夏的秩序。
殘餘的夷狄,也在春秋五霸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大搞特搞諸夏化。
於是,到了戰國時期,九州境內已經基本沒有了夷狄的蹤跡。
之所以用基本上沒有,主要就是中山國還存在。
即使是這樣,諸夏依然對於中山國極為不滿。
要知道,中山國,是一個在春秋時期極為強大的國家,
這傢伙是唯一一個被諸夏滅國,還特麼能重生的。
突出就是一個牛逼。
在春秋的時候,兩個超級大國,齊國和晉國,都列二連三的對中山國發起過討伐戰爭。
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國家不是諸夏國家,而是一個夷狄國家。
是白狄,也就是一個白種人國家。
這是很多歷史愛好者都忽略的事情。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自然和我們親愛的司馬遷同志少不了關係。
因為司馬遷的祖宗,給中山國當過官......
所以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把別人的老底是一頓拔掉底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