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節,鳳凰臺,懷愫,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米菱角米,還有棗子花生桃仁松子,初時還說是八寶粥,後來乾脆起了名頭叫百寶賜福。
晉城人不論貧富,家家戶戶到了臘八節這幾日,都要到永壽寺去,討一碗百寶粥吃,添一添來年的運氣福氣。
如今晉州城中還有誰的福氣能大過得晉王晉王妃,永壽寺早早就派了人來,到王府求福,衛善問過曹夫人,知道這是年年捐贈的,往年最大手筆的是劉刺史,他一向摳門小氣,就只有臘八施米糧從不小氣。
衛善挑了眉頭:“這倒古怪,我還當耗子藏糧是再不肯露白的。”
曹夫人掩了口笑:“王妃哪裡知道呢,咱們這兒是舍你捨出去多少福氣,菩薩都會成倍的還回來,年年寺前會支上一個大口袋,就是貧家小戶也要到一碗米進去。”
怪道劉刺史會這麼大方,永壽寺的方丈倒是個妙人,分明出家,倒比在家的還更通透,怪不得能和劉刺史一搭一唱,把《聖天菩薩下生經》傳得這麼廣。
晉王府還沒捐,餘下的各家都不敢先捐,衛善把手一揮,比著去歲劉刺史家捐的,再加厚上兩成。在京城每到臘八節,前一日宮中便會支一口大鍋煮粥,到了正日子,由正元帝和皇后分賜百官群臣。
衛善從小在宮裡長大,便讓王府司膳也按宮裡的方子煮細粥,把各樣米豆反覆浸泡,吸足了水,再把紅棗核桃去皮去核磨碎,煮出來的粥湯似漿,再在細粥上擱上雜果紅綠絲妝點,擺出吉慶的圖案來,分賜到各家去。
王府送出來的臘八粥,除了晉地官員,也給官驛中的京城來的官員送了一份,幾個人對著帳冊發愁,人人都知道其中牽扯甚廣,才剛出了京城,一路上塞條子的不知多少,接著臘八粥,狠狠喝上一碗,感嘆道:“只怕這晉地也只有晉王才安心吃粥了。”
另一個捧了碗:“只怕晉王也沒心思喝粥。”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案子怎麼審,審什麼,報上去自己的烏紗保不保得住,那都是未可知的事。
秦昭還真在府中安心喝粥,小鍋裡燉的細粥加了牛乳紅糖,甜絲絲的,他懷裡抱著女兒,用小銀勺子舀上一點粥湯喂到她嘴邊。
太初哪裡嘗過這個,第一口怔怔嚥了,舌頭一嚐了甜味來,眼睛都瞪圓了,接著便眯著眼睛笑起來,手腳不住動著,衝著她爹張張小嘴,呀呀兩聲還想再吃。
衛善挨在窗邊的羅漢床上,倚著窗戶看帳冊,手裡握著一把玉盤算,秦昭隔著桌子抱著女兒,一邊桌上擺著帳薄,一邊桌上擺著仙桃食碟,裡頭兩隻小碗,碗裡這點粥是才剛沉香送上來的點心,被秦昭用來討好女兒。
他久不在家,太初便不太識得他,若是女兒大些,還能用旁的東西討好她,如今她這樣小,就只有用吃食哄她了,秦昭在家的幾日,一得閒便把女兒抱在懷裡,太初漸漸和他熟起來,
衛善翻著帳本,聶家在臘八前把錢送上了門,衛善一看才知,原來水上的營生這樣賺錢,雖比不上常家走絲路,可聶三孃的投入也更少。
秦昭眼看女兒舔勺子,又沾上一點粥湯逗她,滿面都是笑意:“原來也沒這許多,原來清江的生意聶家可插不上手。”
既然有秦昭替聶家開路,聶家便省去了許多打點,聶三娘常夫人兩個,憑著衛善的關係搭上了線,絲路上有寶石銀器,清江有絲綢茶葉,各取所需。
衛善這個中間人,坐在家裡等著收錢。常家的錢未結,置鋪已經週轉開來,衛善把算盤一撥,眼看著帳面上的錢多起來,心裡鬆口氣,明歲馬場要開,處處都是用錢的地方,原來還怕不足,這下卻是夠了。
太初舒舒服服躺在秦昭的腿上,她嚐到第二口就知道只要張著嘴就有的吃,小嘴巴一抿一抿,秦昭若是慢上些,她就伸伸腿兒。
衛善隔著桌笑倒在引枕上,就見太初腿兒一動,秦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