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節,鳳凰臺,懷愫,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盒子送到竹院小屋去,林先生目不能視,可兩人卻依舊在小院裡擺了小桌,滿捧的桂花泡茶,茶葉極淡,桂花香味卻極濃。
衛善立在小院門邊,從漏花窗裡看進去,院子裡清清淨淨,身後是一片竹林,桌上插著兩株桂花,林先生坐在竹椅上,臉仰起來,彷彿也在看月亮似的,葉凝手裡握著個彩雕的兔子,正側臉看著他。
衛善後退一步,這一盒月餅也不用送進去了,看人團圓,心裡便有些難受,可想到二哥必也一樣想她,就又好受起來,秋日裡涼風一起,她身上便好受許多,乾脆往庭院裡去。
行到園中,在庭前折了枝細簇簇的硃砂桂,把花瓣摘下來,手裡滿滿一把了,再塞在荷包裡,絲絛打上同心結,送給秦昭。
如今雖才八月,邊關已經想著要預備寒衣了。永寧縣此時一半是邊軍,一半是軍戶,落了軍戶的也不一定都有家有口,成批的軍衣還未送到,報上去有損護甲也沒補發新的,秦昭寫了信來,把劉刺史罵了個狗血淋頭。
劉刺史捏著鼻子把這些東西都給撥發了,一聽說御史要來,膽子也壯了,聲氣兒也大了,總有人來替他撐腰,這會兒便先忍氣吞聲,越發顯得晉王氣焰囂張。
怎麼也得把家中幕僚不明不白死了的事傳到御史的耳朵裡,狠狠告上一狀,朝廷命官三品大員,家中人說死便死了,死得還這麼蹊蹺,非得大倒苦水,也是對正元帝示意,不是他沒有能為,而是晉王手段太辣。
晉地幾波人都憋著勁,晉王和晉王妃兩個,該幹什麼依舊還幹什麼,潘家那個草場如今用來訓練戰馬,衛善在晉地置下的頭一份產業算作公用,接著便是田莊商鋪。
肖管事原在京城就替秦昭打理產業,皇家還有皇莊,王府自然也有莊園,底下有獻上田地的,連著佃農一併獻上,還是在收成之前,白白把一年的收成送給衛善。
換作原來衛善必不敢收,如今收下,轉眼便在晉州城裡開設了六疾館,撫孤濟貧開善堂,拿富人的銀錢來救濟窮人。
衛善捨得錢捧袁含之的詩才,自然也捨得錢替自己傳揚美名,還有一個多月御史便到晉地,要他從入晉地起,聽到的都是好話。
頭一樁是給進京赴考的舉子官員們預備盤纏儀程,原來這些府州縣中選出來的學子們都得自行預備盤纏,也有書院幫補,也有大戶人家辦善事資助,晉地一向赴考的人員不多,便是許多人家貧,辦不出這麼一份盤纏來。
此去京城千里迢迢,舟船打尖住店,處處要錢,就算學政司功發些錢也是遠遠不足。衛善乾脆跟聶三娘要了兩條船,把京城科舉的這些個學子都安排上船,船上管食管水,送到京城就住進晉地會館。
林先生聽了便點頭,遞了一張條子來“服色同,其心同。”,衛善把這六個字看一回,嘴角一翹,既是晉地出去的,乾脆就連衣裳也一併發了,人人都是青衣竹簪,穿在身上一看便知道是晉州人。
同船出去時還看不出分別到,五十來人一進京城,聲勢浩大,各地赴考的舉子瞭望便知。聽說大夏時便有吳地學子白衣渡舟入京城,如今也有晉城學子青衣入考場。
這些人只要選官分往大業各縣,或是直入中樞,總能記得晉王的好處,傳詩名不如辦實事,這些文人此時只有一張嘴一支筆,把衛善誇得好似觀音菩薩降世,誇得劉刺史臉上發綠,花小錢辦大事,他原來卻不曾想到。
劉夫人還得到王府來赴宴會,聽見曹夫人韋夫人變著法的奉稱,面上撐著笑,還得在一邊湊趣:“王妃可真是菩薩心腸。”
衛善笑盈盈看了她一眼:“說句不敬菩薩的話,塑金身捐香油倒不如補橋鋪路。”
第二樁就是編排戲文,趁著農閒時節往個個村縣裡演戲說書,唐九扮過一回貨郎,衛善這才知道大城小鎮上還有官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