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21章 誰監督黨?,宦海龍騰,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受“公共”制約而導致的非“公共”化。一旦這種權力“非公共化”了,無論放還是管,都會失去公正。
如果僅僅如此,也還罷了。這位學者更大膽的說法還在後面,他說:當代華夏到底是什麼姓質的社會?社會主義已經不值得討論,資本主義似乎也有問題。這位先生所說的華夏有陷入“權貴資本主義”泥坑的危險。這個概念和一度流行的“官僚資本主義”一樣,強調了資本和行政權力的密切關係,很有見地。但這兩個說法暗含的前提是:華夏已經或者即將進入資本主義,只是官僚或權貴的色彩比較濃重。
然後,這位學者繼續侃侃而談:如果把“資本主義”定義為資產階級說了算,資產階級控制了暴力,掌握了立法權,那麼,華夏可曾有過資本主義?華夏的資產階級從來不能說了算,權貴或者官僚才是最終說了算的集團。所以,把“權貴資本主義”或者“官僚資本主義”倒過來說才比較準確,即“資本——權貴主義”或者“資本——官僚主義”。
但權貴和官僚這兩個詞仍然不夠準確。在漢語使用者的心目中,權貴通常與貴族有關,而貴族是世襲的;官員雖然也難免沾染世襲色彩,但是迅速遞減,不佔據核心地位,至少不如科舉或者選拔制度重要,可見“權貴主義”不如“官僚主義”準確。但“官僚主義”已經有了相當固定的意思——辦事拖沓、欺上瞞下、刻板教條等等,更何況,華夏也不完全是官僚說了算,官僚集團之上還有最高統治者。
也許“官家主義”更能說明問題。“官家”在古漢語裡面有三重意思:一是專門指皇帝;二是指官府,包括各級衙門;三是指官僚個人。“官家”這個詞有多重含義,因而特別準確。這些含義可以把“官本位”的內部結構拆解開來,讓人們看到官家集團的整體利益,看到最高決策者的利益,看到部門利益,還能看到官僚個人作為代理人的私利。
在秦漢之後的華夏曆史中,在大一統的帝國時代,皇帝、衙門、官僚個人都可以立法定規,各有各的空間和地盤,並且彼此爭奪地盤,於是形成了因王法、各種部門法規和潛規則共同構成的一套社會秩序。這些規矩往往彼此矛盾,因為那些說了算的個人和集團之間原本存在著利益矛盾,但又或明或暗地達成了某種妥協。官家集團中不同主體當家做主的範圍正是博弈的結果。“官家主義”就是對這種立法定規的動態結構的描述。官家集團是以打江山的暴力集團為核心建立的。
“官家主義”是一個基座,上邊可以接不同的字首——地主、農民、工人、資本家等等。官家總要充分利用權力,用權力榨取儘可能多的利益,或者把權力賣一個最高價。即使在沒有西方資本主義競爭的條件下,華夏曆朝歷代官家全面壟斷工商業的體制都因效率低下而難以持久,最終要向民營工商業讓步。
在這位學者“膽大包天”地上書中,他認為:[***]在1949年以後實行的計劃經濟,官家直接指揮生產,直接管理工人農民,這種形態可以稱為“工農——官家主義”。在這個階段中,如果官家以資本的運營和積累為自身使命,把自己變成最大且唯一的資本家,透過行政體系的條條塊塊組織生產等等,似乎官家就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其實這是空想社會主義。從官家主義演變的角度看,[***]的主張仍是官家主義的一個分支,無非是官家集團的核心人物的偉大理想,不滿足於完成資本家的使命而已。這種以官場選擇代替市場選擇的秩序仍然不是資本主義秩序。從世界史的角度看,這是官家集團在西方資本主義刺激下試圖替代或者趕超的一種嘗試。
在經過計劃經濟和改革開放的衝擊,今天的華夏已經進入工商時代,絕大多數的財富都是工商業創造的。在這種形勢下,權力只能在資本那裡獲得最高出價,這就是“資本——官家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