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章 封賞,帝王之名,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蜀對陳盛之戰一共歷時半年,西蜀大勝。陳盛兩國,被西蜀與夏國、梁國、寧國、襄國瓜分。
與此同時,東齊少帝劉以發動的對吳國的戰爭獲得了勝利,奪回了繼位之時丟失的國土。迫使吳國重新劃定國界。
而南楚發兵二十萬攻打的越國,卻是久攻不下。
按理來說,兩國的實力相差如此之大,越國早該被南楚吞併了。但意外的是,越國請到了靖國和晉國的援兵。
迫於這些外部壓力,南楚進攻越國的行動也只能偃旗息鼓,無功而返。
襄國的突然強盛,引起了靖國的忌憚。靖國皇帝楊毅派人去向襄國獅子大開口,索要城池土地和無數錢糧。
襄國皇帝此時已經今非昔比,自然沒有答應他們的要求。靖國與襄國之間關係變得緊張起來。
…………
“殿下,林彬和馬安克已經將朝廷的各項政策向地方實行了下去。盛州和陳州已經徹底穩定了下來。”柳珪道。
吳蒙將兩本簿冊呈給張辰:“殿下,這是盛州和陳州報上的戶籍人口簿冊,請殿下審閱。”
在張辰翻閱簿冊的同時,吳蒙說道:“殿下,此次我西蜀大勝而歸,開疆拓土數百里,新增人口足有兩百四十餘萬。”
吳蒙對此十分欣喜:“殿下,我們西蜀現在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八百餘萬,這已經和南楚、東齊不相上下了啊!”
“國家實力的體現,在於人口,軍隊,農商兩業,幾類綜合,綜合國力才是衡定強國的標準。我們西蜀衰弱了幾十年,論起綜合實力,跟東齊、南楚還有一些差距。跟北涼比這還差的遠。”柳珪說道。
林琛開口:“天下諸國分裂,以五國為最強。而五國之中,我西蜀始終居於末位。幾代君主都困守蜀地,無所作為。雖然能靠著地利而守一時,卻無法長守一世。”
徐威也贊同:“林相說的對,蜀地險峻,擋得住敵人,卻擋住了我們自己。當年我也曾多次率兵出征,可一旦戰事不順,進而就會導致糧草不繼,產生等等的一系列問題。多次都是這樣,大軍往往無功而返。”
“殿下主政以後,已經派人修通了國內的各大主道和一些常用路線。特別是通向現在陳州和盛州的東部道路,我們工部定期都會招募人員進行維修,確保暢通。”陸平說道。
“有了陳州和盛州這兩塊基地,作為我們西蜀東出的跳板,徐大人所說的那種情況,以後就不會再出現了。大軍出征能有絕對的保障。”程英也說道。
徐威提出:“殿下,此次我軍雖然大勝,但各部都有所損失。新增了這麼多人口,是不是該考慮一下擴軍的問題?”
吳蒙又開口:“殿下,臣以為現在擴軍並不妥當。這次大戰雖然只打了半年,但據統計後,因為戰爭中的一些特殊需求,原本囤積的錢糧已經用去了大半。如果現在擴軍,大量開支,不利於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轉。”
吳蒙作為戶部尚書,要隨時掌握國庫,及各處用度的調配。
柳珪笑道:“吳大人放心,此戰我西蜀開疆拓土。到下年豐收的時候,國庫收入肯定會翻倍增長的。”
“但確實,現在大戰剛停,還不適合擴軍。”
柳珪也並不同意現在擴軍。
林琛:“此戰之後,周邊諸國不敢再輕易進犯我們西蜀。只要我們抓住時機,用兩三年的時間,勵精圖治。兩三年後我西蜀必定更加強盛,放手東出再無可懼。”
張辰看完吳蒙遞上的簿冊,開口:“擴軍這件事不急於一時,陳盛兩州雖然基本穩定了下來,但人心還沒有徹底歸附。還需要精幹的州縣官員去進行治理。”
柳珪自信的說:“林彬三人才華出眾,那馬安克又是經驗豐富,相信定能治理好兩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