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章 遠交近攻!,帝王之名,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柳珪:“現在我們大乾周邊的小國,還有夏國,梁國,寧國和襄國,要想一口氣將他們吞滅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一一攻打,就算完全吞併了這四國,我們大乾積攢的國力也將耗盡。”
“而且那個時候我們的國土已經和其他大國接壤,到那時,其他大國必將趁機派大軍攻伐。存亡之危,滅頂之災。”
林彬:“上兵伐謀,該用何種方略來分割諸國呢?”
柳珪:“依據陛下的旨意,我們可以採用遠交近攻的方略。”
柳珪接下來開始解釋。
“南楚雖然與我們接壤,但是已經結為同盟,自然要保持友好關係。剩下的靖國,東齊和北涼,距離我們都很遠,中間還隔著很多國家。對於我大乾的崛起,他們是鞭長莫及的。”
“我們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與這些我們較遠的國家交好。麻痺他們對我們的警惕,方便我們開展其他對外策略。”
“而對於我們周邊臨近的這些小國,在適時的時候,我們就要出兵予以重擊。吞滅他們,進而增強我們的實力。這個過程必須一步一步的來,不能操之過急。”
柳珪轉身面對張辰,躬身一拜說道。
“陛下,但臣的這個策略只是大方向上的。對於現在的情況,還應該應時置宜。”
張辰:“易成,怎樣因時制宜?你仔細說說。”
柳珪:“回陛下,現在我們大乾正處於休養生息中,不宜發動對外戰爭。所以抓住時機對周邊小國予以重擊的策略就需要改變。不能由我們動手,而應藉助他力來削弱他們。”
“其借力點就是諸國之間的矛盾,只要將他們之間的矛盾放大,他們自然會相互攻伐,互相削弱。”
張辰露出微笑:“易成說的很對,依據現在的情況,我們要以遠交進攻為國策。”
柳珪:“諸國形勢陛下早已成竹在胸,臣等但聽陛下吩咐。”
張辰:“遠交,南楚我們已經交好。東齊和北涼離我們太遠,現在還沒有交好的必要。”
“莫北,你近期派出密使前往靖國,向靖國表達友好之意。並暗中促進靖國與襄國之間的矛盾。”
“如果靖國和襄國之間爆發戰爭,你要密切關注雙方動向。在關鍵時刻維持雙方平衡,不能使局勢出現絕對傾斜。”
莫北:“臣遵旨!”
張辰:“至於夏國方面,諸卿以為該如何處理呢?”
林彬:“臣以為可以給夏國製造一些內亂。”
“當初夏國進攻陳國,其大將泰國方被夏國皇帝棄之不用,只讓其領著萬餘兵馬鎮守大營。兩者之間的間隙已然增大,現在泰國方手中又握有數萬兵馬的兵權。臣以為這是離間他們的大好時機。”
張辰看向林彬,“文軒,你打算如何行事?”
林彬:“回陛下,臣已經探得,夏國大臣李華,貪財好色,實為奸佞之徒。若派人以財貨誘之,讓其向國皇帝進獻讒言。必將引動君臣猜忌,使夏國朝野產生動盪。”
“好”張辰點頭。
“文軒,這件事情就由你來主辦,若有困難,可找莫北協助。”
林彬:“臣遵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