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8章 養寇自重!(一),帝王之名,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寒冬早已退去,春光已經慢慢撒遍大地。嚴寒的天氣,肆虐的風雪,這些阻礙大軍作戰的因素都已經消失了。可是沉寂了一個冬季的北涼與東齊大軍的戰爭。卻始終沒有如天氣一樣回溫。
按理說,站在北涼的角度來看,東齊大軍還駐紮在他們的國土上。就算是因為國力疲憊了,經過這一個冬季的休整,以整個北涼龐大的潛力也應該有所恢復了。
而且北涼在前線依舊駐紮著三十萬大軍,後方還有二三十萬大軍可以隨時支援。這樣的兵力配置絕不是坐以待斃的姿態,按照李瀟的脾氣,也絕不會容忍東齊大軍隨時把刀架在身邊。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開春之後,李蕭曾連續兩次下旨給水彥宏,讓他立即發兵擊退東齊大軍,收復失地。
但這兩封聖旨就如石沉大海,最終都是杳無音信。水彥宏並沒有遵照李蕭的聖旨率軍出擊,原本等著擊退東齊大軍訊息的李蕭,卻接連收到了水彥宏兩封推脫不出兵的奏摺。
兩封奏摺,滿滿的推脫之詞。心懷不滿的李蕭,從這兩方作者上根本沒有看到所謂的出的困難,南風作者滿滿當當的,他只看到了四個字不想出兵。
水彥宏推脫士兵多有凍傷,缺醫少藥,而且糧餉欠缺。李蕭派人送去了醫藥被服,補發了全軍的糧餉。
水彥宏推脫,東齊大軍秣兵厲馬已經嚴陣以待,我軍士氣低落,且兵力沒有太大優勢。李蕭又下令從孫威部調了十萬兵馬,東進支援。
糧餉被付醫藥兵馬全部到位之後,李蕭再次給水彥宏發去了出兵旨意。這次水彥宏接了旨意,但回給李蕭的回覆是尋找戰機立即出兵。
現在水彥宏手中掌握了四十萬大軍,現在撤他的職也不合時宜。李蕭也只能自我安慰,只要水彥宏最終能帶兵退敵,一切也就由他了。
至於什麼時候能出兵,就只有水彥宏自己知道了。
而東齊這邊,劉以不是不想再次出兵,他是在猶豫。
他讓白成明率領二十萬大軍駐紮在一線,駐紮位置極其靠前。劉以讓他率軍駐紮這裡有兩個意圖,一是為了防禦鞏固收復的國土,二是為了隨時準備再對北涼實行軍事打擊。
之前那次大舉出兵,雖然出動了國內的大部分兵馬,在作戰中也有一定損失。但出兵時間短,前期的作戰都極為順利,沒有受到什麼大的損失。主要有損失的戰鬥,主要就集中在那麼幾次的大戰。
完全沒有達到傷筋動骨的程度,現在最前線有白成明率領的二十萬大軍,在後方有彭越統帥的主力大軍,隨時可以組成強有力的攻擊大軍。糧草軍備也完全可以支撐大軍出國作戰,經過上一次大戰的勝利,國內士氣民心都在。
出兵的條件是完全成熟的,但劉以心中還是在猶豫,是否要出兵。
雖然上次取得了勝利,但是不一定次次都能取得勝利。上一次取得如此勝利的前提和基礎,是北涼大軍的主力,大部分被乾國拖在了靖國戰場。北涼東境守軍沒有及時得到支援,他們東齊大軍才能長驅直入,取得收復大半國土的戰果。
這次沒有乾國的牽制,他們再次面對北涼大軍主力還能取勝嗎?
想想之前的戰敗經歷,這一次大勝還不足以完全抹去之前的那些失敗經歷。說到底是還不足以抹去,劉以心底對北涼大軍的忌憚和畏懼。
要是不出兵,白成明的二十萬大軍足以守住國境,守住上一次大勝的戰果。而如果要是出兵的話,又不一定能取勝。守住現有的戰果,能守住國內計程車氣民心,以及朝堂上重新凝聚的格局。
可如若敗了……,朝堂上對他決策的阻撓勢力會重新抬頭。影響士氣民心,甚至還會影響到後宮…………
劉以的心中更加猶豫了,他不希望影響到現在的格局。可他也不想一直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