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2章 統一節制!,帝王之名,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啟稟陛下,平國公傳來軍報。他已經率領三十萬大軍與先前出發的南宮信將軍會合了。”水彥宏向李蕭稟報道。
“現在平國公的四十萬大軍,與平南王所率領的三十萬大軍已經形成了犄角之勢,將不斷西進的東齊大軍擋在了滎陽。”
“平國公與平南王不日將對東齊大軍發動反攻!”
“四十萬大軍?”
“不是應該是三十五萬嗎?”李蕭疑問道。
“回陛下”水彥宏躬身答道。
“據平國公的軍報,乾國大軍已經全部撤退了。他為了能有更大力量解決東齊大軍,所以又從韓山平將軍的守軍中抽調了五萬人。所以是四十萬大軍。”
聽完水彥宏所說,李蕭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那這樣一來,平南王和孫威兩軍加在一起就有七十萬大軍了。兵力已經完全超過了東齊。”李蕭道。
“你覺得,能擊退來勢洶洶的的東齊大軍嗎?”李蕭對水彥宏問道。
“回陛下,我軍必勝!”水彥宏直接答道。
李蕭聞言眉毛一挑,看著水彥宏道:“我軍雖然兵力佔優,但孫威麾下的兵馬久經沙場,戰力依顯疲憊,可無法與戰力旺盛的東齊大軍相比啊!”
“你不必對朕敷衍,完全可以暢所欲言。”
“回稟陛下,臣絕非敷衍陛下。是臣真的認為我軍必然能勝,東齊大軍必然能退。”水彥宏篤定的說道。
“臣更不是信口開河,臣認為,我軍有三勝,而敵軍有三敗,相比之下,我軍一定能勝。”
“何為三勝?何為三敗?”李蕭問道。
“我軍在本土作戰,佔盡地利人和,此為一勝。”水彥宏對李蕭細數起勝負之數。
“身處國內,糧草供需極為便利,此為二勝。”
“我軍兵力遠遠超過敵軍,主力雖然力有疲憊,但並不是不能戰。依仗兵力優勢,我軍完全可以阻擋敵軍。此為三勝。”
“此三勝之相反,便是東齊大軍之三敗。”水彥宏接著說道。
“敵軍遠出攻打我國,深入我國境內,人生地不熟,此為一敗。”
“遠征而來,愈進則後方補給愈遠,以至於補給困難,此為二敗。”
“敵軍兵馬雖然戰力旺盛,但前番一味的突襲猛進,已消耗了大量銳氣。我軍已佔有前兩勝,在依據優勢的兵力,此為三勝。”
“擁有這三勝,臣相信擊退東齊大軍只是時間問題。”水彥宏道。
“愛卿說得好啊!”李蕭聽完不由讚歎一聲。
李蕭看著水彥宏,道:“你這三勝,三敗,句句切中我軍及敵軍之命門。哪一項出了問題,足可以動搖勝負之本。給朕提出了勝負之道,增強了決勝之心吶!”
“陛下謬讚了,臣只是據實而論而已。想要決勝,還需要陛下之統領,前線將士之用命,臣只不過嘴上輕言。”水彥宏謙恭道。
“你過謙了!”
“現在我七十萬大軍已經集結到位了,兩軍分制必須要有統一的節制才行。”李蕭轉而又說道。
“陛下之意是?”水彥宏試探性問道。
李蕭移步上前,仰頭兀自說道:“與乾國之大戰,孫威雖然無大錯,但也罪責難免。其幾十年沙場縱橫,雖然老驥伏櫪,但現在已經銳氣殆盡,不負當年了。畏首畏尾,擔心晚節。行軍作戰,已經難以統帥幾十萬大軍縱橫沙場了。”
“陛下的是要重新選出一名統帥,節制這七十萬大軍。”李蕭話裡的這個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朕心中確有此意,但還沒有想好人選。”
“平國公麾下大軍中的將領,能堪大用者就是孫山,南宮信以及南宮城。”水彥宏給李蕭提出了選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