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章 百姓送別,別枝驚侯,冰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一行人在保亭忙活的腳不著地,災民是實慘,他心腸本就柔軟,所以當有官員提及今明兩年的稅賦,他當時也沒深想,直接大手筆一揮,免了。一時間百姓感恩戴德,磕頭謝恩,太子賢德之名不日傳遍慶州各地。
當時周圍的官員很多,太子既然已經發話了,眾人心下各有想法都憋在了肚子裡,沒敢表態。等沒人的時候,方九城率先問太子:“太子宅心仁厚,實乃百姓之福,可是殿下免稅這件事可有稟明聖上?施恩於民之事太子做了,聖上心中不會有想法?”
自古以來,都是皇帝施恩於民,太子都是要幹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雖然太子現在負責賑災之事,可涉及到稅銀入庫,不是一筆小數目,太子沒回稟陛下,私自決定,一旦被人彈劾,夠他喝上一壺的了。
太子猛然驚醒,後背滲出了一身的汗。他造次了!如果是國舅在他身邊,他腦中的弦是時時緊繃狀態,不敢絲毫的越界,可國舅去了懷城,他又感念方九城都能替百姓做些實事,他也可。所以一時大意,就擅自做主了。
未經稟報,擅作主張,此乃為臣之大忌。
他忙修書一封,讓人快馬送到懷城,把自己擅自做主免了慶州兩年稅賦的事情告知於國舅。
國舅收到信以後,眉頭一皺,顯然也知道這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小事,寧帝派來的太監還沒走,他凝眉思索片刻,準備了一張銀票,私下讓人給準備回京的太監喜德,讓他回京為太子美言幾句,又寫了一封奏摺把慶州大旱,土地龜裂,實不堪種地,詳詳細細地寫了進去,臨了又推舉了世家出身,熟悉慶州各地的謝雲。
喜德回京奏報的時候,果然寧帝的臉色不好看,天家最不缺的就是子殺父,父殺子。父子父子,就算是父子,也免不了猜忌。他縱然對太子期望很高,可他的聲望不能比自己高,太子太能了,就會顯得自己太無能了。
喜德並沒有大肆的誇讚太子,反而是稱讚了國舅,為了賑災日日要被當地的富商和世家周旋宴飲,日日醉酒,膽汁都吐了出來,寧帝一聽,也能想象那個場面,一時間心就軟了,看到國舅的奏報,舉薦謝雲。他便派謝云為監察御史,檢視下慶州各地的稅賦,是否如太子所言,一切是否屬實。
於是謝雲的調令下來,沒等他回京,反而是要先要監察一遍慶州的稅賦,說不好聽的,就是查一遍太子。這個問題可大可小,如果他回稟的嚴重了,太子地位都有可能不保。他畢竟在慶州任職多年,怎麼不懂慶州百姓的苦,他心裡感激欽佩太子,奏章怎麼回稟,他已心中有數。
這頭太子給國舅寫完了信,心想反正禍已經闖出來了,還能怎麼樣,無非是不當這個勞什子太子了,他自幼當上太子,兢兢業業的有時候過得索然無味。
有時候他實在是羨慕其他的兄弟,別人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他卻要被大儒們盯著背各種治國之理。
他在保亭待了數日,又想去營城看看,方九城求之不得,太子屬官想攔,可太子最近似乎是放開了,執意要去。國舅又不在,沒人可以壓制太子,只能隨他了。
從保亭到營城,正是受災次重到最重的地方,一路上道路崎嶇泥濘,之前下了那麼多天的大雨,路邊的地還有縫隙沒填滿,可見之前旱得有多嚴重,太子本來還為自己免了稅賦而忐忑,看到這麼慘烈的情景,又覺得自己免得年頭少了,應該免三年的。
先前太子屬下是分頭行動,已經有人提前前往了各地布粥,百姓似乎安穩了許多,一路上倒是還平安,百姓百姓,穿衣吃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吃不飽飯,一切都是白搭。吃飽穿暖,性命無礙,一切都好說。
太子一行人來到營城,此刻洪水褪去,有的地方還存了很多的水,房子都倒塌了,這個地方的確是受難最重的地方,要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