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學術新星
朝著陽光追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2章 學術新星,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朝著陽光追夢,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後,也當然無愧於它王炸的效果。
來自《Science》的這篇封面文章一出世,立刻引發了廣泛關注。
不說是扔下了一顆核彈,起碼也相當於是一顆深水炸彈,將許多正潛心研究的學術工作者炸了出來。
刨除耶魯大學的通稿,社交媒體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對這個成果均給予了高度評價。
來自吉利國劍橋大學的生物學家卡爾瑪?馮諾這樣評論道:“超越了哈佛和mIt,耶魯大學團隊在基因工程領域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他們此次的研究成果給世界最大的貢獻是在三代測序技術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工具。”
這話在某種方面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毛病,但作為吉利國的學府如此調侃米國的三所高校,未免沒有拱火的意味。
來自高麗國首爾大學的蘇修聞教授也跳出來秀了一波存在感:“我想紐西蘭大學一定會感謝曼倫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這樣以後就不用忙著手忙腳亂撤稿了。另外我注意到團隊排在首位的第一作者Lu Shixian,雖然之前沒有聽說過,但看起來似乎是我們高麗國的年輕學者。”
若是說起拱火,這位蘇教授可能是本能天賦發動,更尤有甚之。只不過他在國際上並無太大的知名度,說出來的話得不到太大的迴響,評論的大多都是本國的一些擁躉。
當然,就連陸時羨也沒有想到,居然還有一位重量級的人物為他們背書。
也沒有太過誇張,諾獎得主奧利弗?史密斯的評價非常中肯。
“根據耶魯大學的論文成果,我們之前在三代測序技術的應用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毫無疑問,它是一艘新的能夠承載我們在基因編輯道路上走的更遠的船舶。而我們之前已經囿於原地太久了,這是我近年來看到除了基因剪刀之外,為數不多能稱之為進步的成果,讓我們感謝提出這個創想的研究者。”
史密斯也是一位傳奇人物,最讓人銘記的時刻之一大概是讓期刊評稿人親自上刊進行道歉。
除此之外,他也因為為基因“瞄準鏡”-“基因靶向”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從而獲得2007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
他的獲獎理由是在涉及胚胎幹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發現。
史密斯其實說的一針見血,實事求是的說,一個好的普適性研究工具大多數時候其實要比一個好的研究成果更為難得。
因為他自己就深有體會,於是自己發明了基因剔除技術。
過去獲得這位大牛如此稱讚的還是前不久“基因剪刀”的出世,他也曾發文稱讚其是劃時代的諾獎級別的成果。
當然,陸時羨他們的成果還夠不上crispr-cas9的層次,只不過是因為同處一個研究領域,這也解釋了一位諾獎得主為何會這麼關注他們的成果,並且親自下場。
不過,諾獎級別的成果也不是年年都有的。在大家都沒什麼產出的情況下,也只能“矮子裡面拔將軍”,評選出當年最有突破性的成果。而現在登上《Science》封面的耶魯,毫無疑問會很有機會。
而在論文第一作者一眾名字裡面,作為順位第一的陸時羨自然也受到了不少的關注。
無他,這就代表著貢獻度。
除了非常特殊的情況下,一般都是核心人物或者說關鍵人物才能署名在這個位置。
如果之前陸時羨還能自稱籍籍無名,但他擁有三篇《cell》,甚至首篇也是封面論文,無論如何他的名字已經在生物圈或是整個科研圈流傳。
再經過這次《Science》的封面論文,說起來他也是手握四篇頂刊論文的大手子了,唯一的遺憾可能是沒有什麼獎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