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自立門戶
朝著陽光追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1章 自立門戶,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朝著陽光追夢,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基因剪刀看法的由來,但他最終沒有選擇這個專案。
現在,他自然也不會再進入這個領域。
先機已失,他就算加入最多也只能喝點湯罷了。
關於這項技術的大頭早就塵埃落定,雖說對於發現者還有一定的爭議,但這並不影響什麼。
一家贏了專利,而另一家贏了諾獎,一家獲利,一家揚名。
在某種程度上,這也算雙贏的一種典型示範了。
畢竟沒有競爭,哪來的動力進步?
一個是玉米地上株型的新基因及其調控機制。
這應該是屬於作物遺傳學的研究領域,植物根系也確實慢慢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且逐漸深入基因層面。
算是比較新穎的方向,說實話陸時羨也挺感興趣的。
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許多自然風景其實都是來自多樣化的植物株型。數不勝數的各類維管植物具有獨特的外觀和結構特徵,從而提供給人類進行識別、區分以及分類的依據。
而這些差異經過數千萬年的不斷進化和演化到現在,已經可以為植物適應特定環境和選擇繁殖等方面提供遺傳基礎。
在過去的漫長歲月裡,人類已經學會馴化植物並透過它們來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和材料。
對植物進行馴化中最重要的進展之一大概是從大芻草中選擇培養後得到玉米。大芻草只是一種來自中美洲高度分枝的野生雜草,而玉米卻已經成為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主食。
令人奇怪的是大部分被馴化的禾穀類作物,在野外都保留著類似形態的野生植株。
但玉米卻難以找到,野生大芻草的子粒成熟後非常容易脫落,種子縮合水平與玉米相比簡直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物種。
基因組學研究表明,大芻草與玉米看起來差別較大,但二者具有較大的遺傳相似性。
於是在玉米究竟起源何處這個問題上,到現在也成為了未解之謎,眾說紛紜之後形成了好幾種假說。
所以,這個東西陸時羨暫時並不想碰。
不過若只是單獨研究地上株型,他還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對植物地上株型的研究確有必要,因為它關係到植物的生長和產量。
但它的影響因子太多了,極性、葉序、脅迫等等,這種東西不是簡單在實驗室裡就能解決的。
陸時羨順勢看向下一個。
某水果生理落果訊號轉導與功能基因調控機理。
好吧,看起來好像很普通的樣子。
陸時羨終於還是下定決心,自己獨立門戶算了。
不是他要搞事情,而是都沒什麼吸引力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