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華夏傳承的三大瑰寶奇書與修仙之路!
醉笑浮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6章 華夏傳承的三大瑰寶奇書與修仙之路!,亮劍:支援抗戰,從過草地開始!,醉笑浮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嬴政在李斯的諫言下展開了焚書坑儒的大工程,但是除了《易經》被歸類為卜筮之書外,其實還涉及更深層次的原因!
其實從嬴政的姓氏宗族來算,“嬴”是少昊氏之姓,嬴政的祖先伯翳在唐虞之際有過勳績,受土地之賜而得姓“嬴”,這一姓氏來源的神秘性在於祖先伯益,是東夷首領少昊的後代。
少昊曾在曲阜建都,以鳥紀官自居,被尊稱為百鳥之國的君主,其部落圖騰為鳥。
所以《易經》本就是嬴政先祖所崇奉的家族典籍,因為伯翳能夠理解鳥語,所以嬴姓在甲骨文中正是一隻鳥的形象!
另外嬴政的稱號其實也與《易經》有關。
作為華夏曆史上首位以“皇帝”為稱號的君主,被尊稱為“千古一帝”,大臣們建議將其號為“泰皇”,而嬴政卻選擇將“泰”去掉,採用上古的“帝”位號,號曰“皇帝”,這裡的“泰皇”便可以追溯到《易傳》中的“太極”!
此外嬴政更是重視《易經》中的五德理念,將其納入施政規範,在一統六國之初各種學說尚未受到限制,黃老、陰陽等學派提出了“五德終始說”,認為祖先顓頊高陽氏是北方之帝,五行屬水,因而秦國崇尚黑色,奉行水德,這與《易經》的思想相契合,同時也採用法家思想來治理國家。
嬴政對數字“六”的痴迷,也體現了《易經》對嬴政的深遠影響,比如他掃滅六國,規定各種尺度和法冠的尺寸都以“六”為基準,這個數字在河圖洛書體系中代表水,與秦國的水德相符。
甚至在嬴政活著開始建設皇陵的時候,也在墓室中裝填哦大量水銀,因為水銀象徵秦的水德,又設計了天圓地方的佈局,體現了對宇宙、陰陽、五行相互關係的理解,完全符合先天八卦的格局!
如果說《易經》是解開宇宙規則的鑰匙,是道執行規則的具象化推演字典,那麼《道德經》就是對道的全面闡述!
作為華夏古代哲學經典之一,老子的道德經開創了對道理解的精髓先河,對華夏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道德觀念在《道德經》中佔據了重要位置。
書中強調了道德的重要性,主張遵循自然法則,以無為而治的態度對待人際關係和社會事務,謙遜、寬容、忍讓成為其所倡導的道德準則,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倫理具有指導作用。
尤其《道德經》中的無為與不爭,凡事講放下,這就讓希望國家穩定的嬴政非常安心。
至於《黃帝內經》屬於開創先河之醫學奇書,不在焚書之列,所以也被完好地儲存了下來。
現在陳趕超將三本精裝版本的經典分發下來,除了嬴政睹物思起往事之外,其他各朝帝王也皆是微微錯愕,有些不解地望著陳趕超,不知道這算是哪門子天大的機緣與造化。
在他們眼中看來,這些書籍堪稱經典,但他們想要得到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並非什麼難事。
真要是對比起來,陳趕超手中的各種“科技”,比如手機平板之類的電子產品,或是辣條薯片反倒是更具有吸引力一些!
望著在場所有人不解的目光,陳趕超微笑道。
“在這個世界上越常見的、越便宜的、越輕賤的東西,往往會被人們所忽視,而且追捧那些所謂的貴重的、稀罕的、華麗的,甚至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比如說現在我們所享受的陽光,比如說我們喝下的每一口水,再比如說我們呼入的每一口氣……這些看似極度平常的東西,實際上卻是我們生存的根本。”
“沒有陽光的沐浴,沒有水的孕育滋養,萬物無法生長,自然世界一切斷絕。”
“沒有氣的供應,所有喘氣的生物,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王侯將相都必死無疑,無一例外。”
“只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