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蝦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59章 有思想,極品小農民,全市蝦蟹,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連串犀利入骨的剖析,讓我忍不住眉毛一挑,自己是有些小看錢元輝了。甭管這番言語是否真的是錢元輝自己的觀點、看法,還是他道聽途說而來,能夠說出這番話來,就代表此人還是很有一些思想的。

不過,光憑這一番貌似標新立異的言語就能證明他錢元輝與眾不同、能力超群,那肯定還不夠,當一個分管農業的副市長,不是光靠一些虛頭滑腦、故作高深的言論就行的,那需要切切實實有針對性的措施辦法。

懷慶農村工作、農業工作怎樣搞?怎樣實現懷慶農民的增收?這些才是關鍵,若是光有一番好高騖遠的理論,那中央、省裡的理論政策研究室的人才多了去了,個個拉出來都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說上一大套,但是要落到實處,做出實績,那可就是兩碼事兒了。

“老錢,你說的都是深層次的東西,我也知道,改革開放本身就是一個摸索中前進的過程,天朝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本來就充滿了坎坷,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也很正常,現在中央也已經注意到了這方面偏差,開始糾正,問題在於,我們懷慶現在該怎麼做?或者說,我們能不能先行一步、走到前面?”我丟擲問題道。

錢元輝點了點頭,這也是兩人探討的核心問題,道:“我們懷慶自然條件在全省都算是較為優越的,懷州、慶州、澄江、歸寧都是傳統糧食生產大縣,靖縣、武川、古樓三縣雖然半丘區半平壩,但是農業基礎條件也比較好,只有羅坪屬於純丘區縣,但其發展經濟作物和多種經營,也有相當良好的條件。”

“問題在於,雖然我們懷慶自然條件好,發展農業的基礎也很好,但是同時,我們懷慶也是人口大市,農村勞動力豐足,傳統的糧食生產或者經濟作物生產,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多勞動力。

而這幾年糧食油料價格持續走低,農民要增收,只能依靠到本地鄉鎮企業打工和本地城市打工,或者到沿海地區打工,隨著鄉鎮企業的不景氣,剩餘勞動力在本地的出路日益狹窄,也就是說,除了到沿海地區打工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更多的出路。”

錢元輝一點一滴分析著目前懷慶農村現狀,這和我掌握的情況大體差不多,問題的關鍵是怎樣解決這個矛盾,這也是我最想聽一聽錢元輝這個分管農業好幾年的農業工作老手的看法和意見。

“到沿海打工,幾乎是咱們中西部地區每個省市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最大出路,很多省市甚至也在鼓勵勞動力輸出,但是我個人一直認為,這並不是一條好路子,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飲鴆止渴的策略。”

錢元輝頓了頓,似乎在斟酌說辭,我也很想聽一聽這本來是人口大省、或者說勞動力資源富足大省解決農民增收的最常見、也是最見效的一種方式,怎麼在錢元輝看來,卻不是最佳方式?而且用了飲鴆止渴這個有些刺耳惡毒的成語來形容,那什麼方式才是最佳方式?

“這其實是讓我們中西部地區培養出來的勞動力資源被沿海省市來使用,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打工農民是增收了,有極少數還能學到技術經驗和創業意識,但是從深層次的現實和客觀來說,就是我們中西部地區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在為東部沿海地區做貢獻。”

“看看沿海地區的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哪一處沒有我們中西部地區這些被視為二等公民的民工做出的貢獻?

問題是,他們在付出辛勤勞動、甚至是犧牲健康之後,卻並沒有獲得公正的待遇,勞動保險、醫療保障以及養老保險,這些社會保障都沒有,而那些享受著他們勞動帶來的服務和稅收的東部沿海地區,給了他們什麼?城市戶口、還是居住資格?或者是子女就學條件?”

錢元輝的語氣變得異常尖刻而又冷峻,他一擺手,道:“哼哼!沒有,一樣都沒有,他們拋妻離子、離家千里、辛苦工作,到最後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品小農民

全市蝦蟹

打野之蘇白形孤影隻

愛吃糟蛋的劉長貴

官路:從掃黑除惡開始

仲谷

反派怪人的女英雄養成計劃

默然的紅薯

調劑式許願

海港市的柳生雪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