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蝦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5章 風水寶地,極品小農民,全市蝦蟹,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麼會叫做囫圇山呢?那還有溫泉?”
“嗯!囫圇山就在那邊,翻過這道山樑,沿著谷底走,也只有幾里地,那山上有一大片野棗子林,據說囫圇吞棗這個成語典故,就出自這個地方,山腳下邊一連串的泉眼,有冷水泉,也有不少溫泉,都在石頭罅隙間,冒出來汩汩流水,香溪的上游弄不好就是從那兒發源出來的呢。”
董勝利原來是馬首中學的語文老師,對於馬首區範圍內的典故還是頗有研究,“那一串泉眼子斷斷續續綿延兩三里地呢,如果不是地理位置太偏了,而且又在那囫圇山山腳下一處溝谷中,發展水田灌溉真還不用愁。”
“老董,用泉水來灌田,是不是太奢侈了一點?為什麼不能把溫泉利用起來,讓外邊人來這泡一泡溫泉,掙外邊來泡溫泉人的錢呢?”我反問道。
“葉縣長,這說得輕巧,就鑽進這蓬萊觀這旮旯裡的這條路,那也是這麼多年來,各地善男信女們捐物捐款,才慢慢把地基給墊了起來,去年才整修了一下,要不汽車能進來?”
董勝利連連搖頭,唉聲嘆氣的道:“那囫圇山從馬首那邊過不去,得從咱們這蓬萊觀前繞過去,還有幾里地,就為了這幾眼泉,誰還來把這條路修了不成?
另外,野棗子林那些棗子的味道也很一般,就憑一個囫圇吞棗的故事,難道就能騙得人家不遠千里來這買棗不成?”
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那囫圇山上風景如何?還有沒有什麼值得一看的東西?”
“囫圇山封山有些年了,上邊除了一大片野棗子林外,再往裡走,還有不少儲存比較好的森林,不過靠外邊的這一片,原來就被砍伐一空了,都是前些年封山和植樹造林的時候,才補種了一些樹,現在應該都成材了,我那會兒還在區裡當組織幹事的時候,就曾經到那上邊去種過樹。山上有些澗谷和瀑布、小溪啥的,各種動物也不少,不過上山那路,實在是不好走,去年還有人上山去偷獵,摔斷了腿,後來被林業公安給抓了,被送到區衛生院醫治好了,才關起來。”
王二凱笑著插話,道:“怎麼,葉縣長若是有興趣,今兒個下午咱們就去遛達一圈,山頂上還有一個潭,叫做寒水潭,水面大概有百十畝,水是清澈見底,但實際上有十多二十米深,大暑天下去半個小時人都得凍僵,大熱天你要坐在水潭邊,都能感覺涼氣沁入心脾,身體差一點的,還得加件外套才行。”
“哦!還有這樣的風水寶地?那豈不是夏天裡的避暑勝地?”我驚歎的道,感覺是越來越有興趣了。
“避暑勝地?那上邊連個人影子都沒有,除了偷偷上山砍柴、偷伐、偷獵的,誰沒事兒去那兒啊!道路不通,還勝地?這不是寒磣人麼?”說著,王二凱自嘲的笑了起來。
但我卻沒有笑,這蓬萊觀規模不小,而且香火很盛,如果真能確定為正式合法的宗教活動場所,那地位一下子就變了,政府也可以光明正大介入開發,尤其是這蓬萊觀除了建築頗為值得一看外,還有碧玉酒和山泡菜,味道也是絕佳。
另外,各種山野蔬菜做成的蓬萊觀素齋也算的上一絕,若是把名氣打出去,完全可以吸引不少外地非善男信女類的遊客,來這裡遊玩。
唯一有些遺憾的,就是陵臺這邊似乎看點少了一點,這會兒又聽得這個囫圇山和一系列溫泉泉眼,還有這個寒水潭和大片的原始森林,這簡直就是天生和蓬萊觀搭配來的。
加上囫圇吞棗這個流傳甚廣的成語典故,兩處風景點合在一處進行打造,然後加以推廣宣傳,前景應該相當樂觀才是,至少可以成為陵臺一大旅遊亮點,對於招商引資和帶動當地農民的致富,很有好處。
“雖然在本地老百姓眼裡,這算不上什麼,但是在外地人,尤其是外地城市居民眼中,卻大不一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