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3章 楊國忠禍亂朝政,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人進言說,壽王妃楊玉環 “姿質天挺,通曉音律,宜充掖廷。”引起了高力士的注意。

為了讓李隆基重拾歡心,他特意去了壽王府,引楊玉環入宮,為陛下獻歌獻舞。

第一次獻舞,安排在驪山華清宮的華清池。

李隆基以為只是一場尋常的歌筵。他像往常一樣取了一支玉笛,親自演奏《霓裳羽衣曲》。

玉笛清脆、篳篥委婉、箜篌玲瓏、琴箏悠揚。

素妝薄施的楊玉環在一群舞伎的簇擁下,宛如仙子下凡,白衣飛瓊,楚楚謖謖,蹁躚而來。

這驚鴻一跳,卻撥動了一顆愁思百結的心。

清雅冷豔,一塵不染,如一枝白梅,在他眼裡化為一泓春水。

李隆基那渾濁的眼眸,變得雪亮雪亮的。

彷彿回到了先天二年,那個清寂的中秋月明夜,一群廣寒仙子身著潔白如玉的廣袖舞衣,或橫吹玉笛,或斜彈琵琶,或唱著雲和小曲,仙樂嫋嫋,舞姿動人。

“力士,宮中好久沒有見到綽約仙子了!她分明是從廣寒清虛府中飛出來的!”

高力士偷偷打量著他,細聲道:“壽王妃姿色冠代,能歌善舞,通曉韻律,與陛下一樣,嫻熟各種樂器,的確驚為天人……”

那一夜,華清宮發生了什麼,沒有人記得。

詩人張祜在《華清宮》裡留下隻言片語:“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很快,楊玉環上了要求出家為女冠的奏書。

開元二十九年正月初二,是昭成順聖皇太后的忌辰。

李隆基正式頒佈《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以為母親祈福的名義,敕書楊玉環出家為女冠,道號“太真”。

五年後,天寶四年,下詔讓她還俗,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一曲《長恨歌》,寫出了李隆基對楊玉環深深迷戀。

他把積蓄了半生的情感,全部投到了她的身上。

盛世光環下,四海朝宗,百姓安樂,更有美人在側,史上再也沒有比他更得意的帝王了。

此時的大唐,道教赫赫揚揚,如雲霧之盛,高高聳立於三教之巔。

天寶元年三月,李隆基為莊子進尊號為南華真人,文子號為通玄真人,列子號為沖虛真人,庚桑子號為洞虛真人。

四子所著的經典改為真經。

《莊子》為《南華真經》,《文子》為《通玄真經》,《列子》為《沖虛真經》,《庚桑子》為《洞靈真經》,繼續以《道德真經》為諸經之首。

天寶二年,長安玄元皇帝廟和亳州老子廟改為太清宮;洛陽的玄元皇帝廟改為太微宮。

頒佈《令兩京諸路各置玄元皇帝廟詔》,令天下諸州立玄元皇帝廟一座,鑄老子像,皆稱為紫極宮;五嶽也各自立了一座太清宮。

諸宮每年依道法齋醮,擬宮闕之制,祭獻禮儀同太廟。

天寶二年,加封老子為大聖祖玄元皇帝。

天寶八年,加封老子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

老子,不僅是大唐宗室的聖祖,也成了大唐王朝的護國之神。

天寶十三年元月,李隆基帶領貴妃楊玉環和太常寺的官員,蒞臨長安太清宮,薦獻《霓裳羽衣曲》和紫微八卦舞,再次進封老子為大聖祖高上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