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霓裳羽衣舞輕雪,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一片乾旱。朕日夜擔憂,難以安眠!”

“父皇放心,三郎已令兵部員外郎李懷讓、主爵員外郎慕容珣分道馳驛往岐、華、同、幽、隴等州賑救,同時,開放義倉、正倉及永豐倉賑濟百姓。”

說話間,梨花簌簌如雪,落在寄雪殿金色的懸山屋頂上,積了厚厚一層。

一陣暖風拂過,潔白的花瓣紛紛揚揚,落入不遠處的春華池裡,暈開一圈圈細微的漣漪。

梨花叢中,身姿影綽。一群舞伎衣袂飄揚,在鳴鐘擊磬聲中,步步金蓮,嫋嫋娜娜地從四面八方彙集到舞池裡。

“開場便是一曲聲勢浩大的軟舞《春鶯囀》,看來,三郎對梨園的確是下了一番功夫了!”李旦的語氣平淡如水。

“父皇,這些都是右教坊的舞伎,宴會結束後,優異者,才能成為梨園立部藝人。”

“朕年少時,最害怕欣賞太常寺的雅樂,無論是祭祀大典上,還是宮廷宴會上,只要開始鼓吹,必定會被他們整得昏昏欲睡。”

“三郎也是苦於太常寺和左右教坊枯竭,才想到創辦梨園。這場霓裳羽衣宴,以法曲和歌舞為主,有《踏金蓮》《景雲樂》《綠腰舞》《玉樹後庭花》《慶善樂》《渭川曲》等,也有許多民間大麴,如《蘭陵王入陣曲》《撥頭》《大面》。”

宋王李憲轉頭道:“父皇,聽說今日壓軸出場的《霓裳羽衣曲》,是三郎最新創作的歌舞,我們正拭目以待!”

李旦臉上漾起了一絲難以察覺的微笑。“那就看看三郎的《霓裳羽衣曲》,能不能把朕給催眠了!”

眾兄弟都笑了。

子虛和雲鹿躲在帷帳之後,伸出兩個腦袋,看著舞伎如風吹梨落,漸漸退出舞池。

曲風漸轉,三十多位坐部藝人絲竹齊發,開始演奏起《景雲樂》。

舞池中間出現八位男伎,頭戴綠雲冠,身著白色地金簇花紋錦袍,下穿茄灰色綾袴,腳蹬烏皮靴,踩著鏗鏘有力的節奏,踏步而舞。

舞姿魁梧軒昂,踢踏英武有力,隨著節奏翩翩起舞。

他們展現的是風檣陣馬、拏風躍雲的貞觀雄風;是虎嘯風生、龍騰雲起的大唐氣魄。

不知為何,李旦看得熱淚盈眶,一副滿懷悽愴的樣子。

雲鹿悄悄努嘴,道:“子虛你看,太上皇流淚了。是不是《景雲樂》這個名字,勾起了在位兩年多的點點滴滴記憶,叫他觸景生情了?”

子虛道:“貞觀十四年, 景雲現,河水清,太宗皇帝視為祥瑞。大唐宮廷樂師協律郎張文收,採《朱雁》《天馬》兩支曲子的音律,製作了《景雲河清歌》,後改為《景雲樂》,成為著名的宮廷樂曲。”

“帝王愛民恤物,百姓自然會代代歌頌!雖然,《景雲樂》是歌頌貞觀之治的,太上皇的景雲之治,與貞觀之治是一脈相承的,他一定為之感慨了!”

“所以,張文收說 ‘樂本緣人,人和則樂和。四海無事,百姓安樂,音律自然就調和了!’”

《景雲樂》罷,《承天樂》起。

眾人酣歌醉舞,目眩神迷,深深沉浸在美妙的聲樂之中。

《綠腰舞》《玉樹後庭花》《慶善樂》《渭川曲》之後,便是壓軸歌舞《霓裳羽衣曲》了。

李捴、李範和李業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引頸望著舞伎出來的地方。

李憲招招手,讓他們一一坐下,道:“舞伎尚未出場,看你們一個個捉急的!”

李範坐了下來,笑道:“今日梨園內,歌舞皆是精華之作,完全不同於呆板無趣的太常寺和左右教坊。多次聽李龜年先生誇讚過《霓裳羽衣曲》,確實有點急不可耐了。”

人人都知道,李範雅愛文章之士,士無貴賤,皆盡禮接待,人緣十分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