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6章 李隆基立足河東,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說臨淄郡王李隆基出了潼關,一路車馬勞頓,從懷州經太行陘翻越太行山,進入白陘,漸漸抵達上黨盆地邊界。
高力士緊跟著車輿,說說笑笑,講述一些家鄉嶺南的奇聞逸事。
李隆基的少年時代,都是在深宮禁院中度過的,對民間生活一無所知。
見多識廣的高力士來到身邊,經常講一些民間趣事,讓他對陌生的潞州,充滿了期待之感。
高力士年長李隆基一歲,兩人相處融洽,亦主亦僕,亦師亦友。
進入白陘古道後不久,到了壺關縣西嶺村。
入眼皆是連綿起伏、莽莽蒼蒼的崇山峻嶺。
車輿在崎嶇不平的山道上馳行,猶如大海行舟,不停地上下顛簸、左右搖晃,把李隆基的五臟六腑都要顛出胸腔了。
實在受不了這等顛簸,下令停車歇息片刻。
楊芊芊掀起車輿的幃簾,清澈如水的眼睛,一直追隨著他的背影。
“姐姐,殿下好像不太喜歡與我們相處。成婚這些天,他只來過一次,也極少見他去姐姐房中。”
王菱道:“別看殿下年輕,才二十三歲。他是個胸懷大志的人,對男女之情自然少了一些熱忱。我們姐妹倆,好好做他的賢內助就好了。”
“是!”楊芊芊收回目光,帷簾緩緩地放下了。
高力士手指遠處,道:“殿下,過了壺關,再堅持一下,只要走出這片山區,前方上黨盆地中,那一片影影綽綽的煙火人間,就是潞州治所上黨縣。”
極目遠眺,峰迴路轉,坦途就在盡頭。
李隆基心裡豁然開朗起來,猶如一隻被囚禁多年的雄鷹,終於可以海闊天空,任爾翱翔了。
“潞州東倚太行,西屏太嶽,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走入這有天脊之稱的太行山,不禁想起一首詩。”
“殿下想起誰的詩了?”高力士小聲問道。
“陛下復位以後,召回張說任兵部侍郎。他作過一首《奉和聖制太行山中言志應制》。”
“此詩如何?”
“ ‘六龍鳴玉鑾,九折步雲端。河絡南浮近,山經北上難。羽儀映松雪,戈甲帶春寒。百穀晨笳動,千巖曉仗攢。’此詩格律嚴謹、情詞流轉,實地一看,還是覺得文字太溫軟俊麗了!”
高力士若有所思地揚起下頜。
“張說原籍范陽,出生河東,早年徙家洛陽。或許是離開河東太久,忘記雄偉的太行風光了!”
“魚米之鄉出相材,貧瘠之地出將才!”李隆基含笑道,“潞州最吸引我的,不是這雄偉的太行風光,而是這片土地盛產英雄豪傑!”
“三晉大地,自古多豪傑,晉文公重耳、武聖關羽,都是河東人氏。”
“沒錯!現任潞州刺史是誰?”
“現任潞州刺史叫顏觀禮,政績平平,默默無聞。倒是常常聽到有人討論當地的銅鞮令張暐,說他為人慷慨,喜歡結交天下俠士。”
“這麼一說,本王也十分期待,有機會能結識這位縣令。”
“傳說張暐出身清河張氏,家本豪富,門蔭入仕,喜歡放鷹逐犬,弋獵自娛。潞州是彈丸之地,指不定哪一天,你們二位就在荒郊野外遇上了!”
李隆基軒然大笑起來,跳上車輿,執鞭一甩,車馬隆隆前行。
高力士急忙跟隨上去。
快到傍晚時分,終於到了潞州城外。顏觀禮率領當地官員,在上黨門外等候。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扶著李隆基下車。
顏觀禮戰戰兢兢看了一眼紅袍金帶,儀範偉麗的李隆基,嚇得面色如土,不敢吱聲。
周圍所有人,都畢恭畢敬地站著,現場闃然無聲。
“顏使君,還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