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章 都亭驛裴炎被斬,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潤兩州,並非進無不利,退有所歸。這是李敬業鼠目寸光,妄圖龍氣!要是他鼓行而進,率軍直指河洛,四面響應之下,神都洛陽,倒是極有可能會成為他的囊中之物!”

“太后接下來如何部署呢?”

武太后憑欄遠眺,太初宮內玉樓金闕,飛簷獻獻,五脊六獸或趴在正脊,或列隊於垂脊上。

她輕移兩三步,含笑道,“騫卿放心,李孝逸退縮江北,吾派了足智多謀的侍御史魏元忠給他做謀士,另有一路三十萬精銳之師,正鼓角齊鳴,轟轟烈烈往江都而去!”

作為文官,騫味道不懂軍事,但武太后傲睨天下,泰然自若的氣概,此戰必是穩操勝券的。

監刑官來報,裴炎已經正法。

騫味道叉手道:“太后,您讓下官檢校內史同鳳閣鸞臺三品,接替裴炎的職位。刑場雖然有司刑寺和金吾衛臨場監督,但裴炎畢竟曾是國之宰相,前任內史,就讓下官去為他收個屍吧。”

武太后點了點頭,緩聲道:“你去吧!”

光宅元年十一月四日,武太后將駐紮在河隴前線的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調往江南,任為江南道大總管,援助李孝逸討伐李敬業。

李孝逸在魏元忠的指點下,先引兵攻打李敬猷,再火攻李敬業的軍營,叛軍死傷無數。

李敬業挈領妻兒逃往潤州,想要渡海投奔高句麗,兩支唐兵左右夾擊,緊追不捨。

十一月十八日,李敬業逃至海陵,軍中部將見走投無路,斬殺了李敬業、李敬猷、駱賓王等人,帶著他們的首級出城投降。

餘黨唐之奇、魏思溫、薛仲璋等人全部被捕,首級被送往神都洛陽。

揚、潤、楚三州順利收復,揚州之亂終於平息,上陽宮內捷報頻至。

武太后下旨,追削李敬業祖考官爵,複姓徐氏,連帶逝去多年的李積老將軍也被挖冢斫棺。

正如葉靜能法師所言,揚州之變是因為女主立於紫微而引發的一場兵變。

但這場叛亂,不僅僅是對武太后一個人的考驗,同時也是她檢視天下人心和大唐軍隊的良機!

對一個掌控者來說,唯強是從,強權即真理。

平叛戰役中,大唐的軍隊聽從她的調遣,從未發生任何問題。

她與軍隊的關係,經受住了考驗。至少現在,軍中除了程務挺,還沒有出現第二個反對她的人。

揚州一戰後,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繼續調回河隴,以防備蠢蠢欲動的吐蕃。

黑齒常之本是百濟人,身高七尺多,勇猛有謀。

百濟國滅之後,他歸降大唐。數年來,為朝廷立下了赫赫戰功,升任河源軍經略大使。

吐蕃對勇武善戰的黑齒常之十分忌憚。朝廷派他駐紮河隴七年,吐蕃軍隊七年不敢犯邊。

河隴以及劍南邊境,還有文武雙全的左驍衛郎將、河源軍經略副使婁師德,鷹視著吐蕃的一舉一動。

此時,正是武太后掌權的關鍵時期,她的注意力集中在內部鬥爭上,對外政策趨於保守,堅持以防守為主。

她極力籠絡住這些邊關將領,不讓朝中的權力鬥爭,影響到大局安定。

大唐軍隊繼承隋制,實行兵農合一的府兵制度。

簡單而言,大唐每位成年男丁可分到一百畝地。在當下,三十畝土地可養活四口人。一百畝地,可讓全家衣食無憂。

作為回報,百姓有義務服兵役。

無事時,武卒們耕於鄉野, 將領宿衛京師。

如果戰起,將領命而出,武卒們自備武器,跟著他們奔赴前線。 解輒罷, 武卒散於府, 將則重新歸於朝。

府兵制缺乏靈活機動性, 軍事行動遲滯呆板,嚴重製約了大唐防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