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廢太子流配巴州,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上官儀的孫女,也是太平公主的閨中好友。”
澄懷想起了那天的一幕,對上官婉兒依稀有些印象。
“聽家父說過,上官儀是貞觀進士、弘文館直學士,天皇早年的肱骨之臣,因為草詔廢后,得罪了天后,被誣陷謀反,遭到滿門清算。”
“麟德元年,天后引道士入宮,行厭勝之術。內侍省一名叫王伏勝的內給事向天皇告發了此事。於是,他想趁機廢去皇后。”
“行厭勝之術,天皇就要廢后,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澄懷有些不解。
“厭勝之術是皇宮大忌,但天皇意不在此。初登後位時,天后尚能屈身忍辱,奉順上意。隨著她的權勢越來越大,天皇欲有所為時,經常被她制衡,這才是令他真正不滿的地方。”
“上官儀是如何捲入廢后風波的?”
“恰好此時,上官儀上了一奏, ‘皇后專橫,海內失望,應將其廢黜,以順人心。’於是,天皇就命他草詔廢后。”
“既然受命廢后,上官儀怎會機事不密?”
“天皇身邊的近侍,多是天后的人。她很快就得到了訊息,先發制人,指使親信禮部尚書許敬宗,誣陷上官儀、王伏勝勾結廢太子李忠,圖謀叛逆。”
“看來,上官儀不僅沒有成功廢后,還連累了兒子上官庭芝和家中男丁,全部以謀反罪被處死了。”
“上官家族中,唯有女眷活下來了。那時,上官婉兒尚在襁褓,與母親鄭氏一同被沒入掖庭,充為宮奴。”
澄懷輕嘆道:“這麼一鬧,大權繼續歸於中宮,天后每天垂簾聽政,政無大小,皆出其手,天子只能拱手而已!”
葉法善天師手裡緊緊握著韁繩,雙目低垂,看著馬頸上飄動的鬃鬣。
“上官儀雖遭不測,卻留下了著名的上官體。他歸納六朝以來詩歌中的聲律、對偶方法,提出了六對、八對之說,成為當今文人寫作律詩的規範。”
“弟子讀過他的奉和之作《山夜臨秋》, ‘殿帳清炎氣,輦道含秋陰。悽風移漢築,流水入虞琴。雲飛送斷雁,月上淨疏林。滴瀝露枝響,空濛煙壑深。’清麗婉媚的文字,真是令人驚豔!”
“他十分注重對景物的觀察,追求音義的對稱效果,倡導世人擺脫從類書掇拾辭藻的陳規舊習,自鑄新詞,以狀物色,再透過物色的動態變化,寫出內心的婉轉情思,構成了情隱於內而秀髮於外的詩境。”
“這種屬對工切、筆法精細的創作風格,一經出世,就被世人冠以 ‘上官體’的稱號。”
葉法善天師搖了一下手中的韁繩。
“上官詩風迅速從宮廷蔓延到大唐各地,把大唐律詩的創作,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及杜審言、陳子昂、賀知章、沈佺期和宋之問等大家,正是在此時,受他的影響,才陸續登上了大唐的詩壇。”
“是啊!斯人已去,詩風猶在!一個人影響了一代人,不得不說,是一個時代傳奇!”
馬蹄嘚嘚,聲聲清脆,在崎嶇難行的山路上緩步前行。
師徒倆隨著馬背起伏,搖搖晃晃。
澄懷的眼裡蘊著熠熠光芒。“上官儀力求詩歌聲辭之美,詩書傳家,沒想到,他的孫女也是一代才女!”
“上官儀的夫人鄭氏,是一位多才女子,在掖庭精心培養女兒。上官婉兒目染博淵,刻苦讀書,繼承了祖父家學,吟詩著文皆是一流。年紀輕輕,就被天后賜為女官。”
儀鳳二年,上官婉兒的聰慧之名,傳遍了掖庭後宮。
武照聽說了這位才女,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
她當場出題考較,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不僅文采飛揚,詞藻優美,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