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葉靜能爭為帝師,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中擔任一官半職,他和宰相劉仁軌同為東宮太傅,深得本宮尊崇。不要以為得寵於天皇,你就可以胡作非為,當眾阻撓!”
葉法善天師回到長安之後,李治經常召集他和弟子,在大內道場問道作法,占卜朝堂大事兇吉,皆能預先知之,言無不中,成為朝廷的高階顧問。
每逢初一、十五,他會在三清殿開壇講道。李治甚至下令,這一日,朝中百官,若無公事,必須來三清殿聽他講經論道。
“臣不敢!”葉法善天師深垂著腦袋。
“葉天師,好好想想,明崇儼是怎麼死的!”李哲睨視著他,目光炯炯,猶如一道利芒。
“臣只想……”葉法善天師如鯁在喉,欲言又止。
“明崇儼和你一樣,都是道士,都以符咒幻術為天皇所重,入閣供奉,官至正諫大夫,最後卻死於黨爭之中。本宮勸你,還是少管閒事為妙!”
李哲的語氣陰冷而凌厲,如同一盆冷水迎面潑來,將他澆了一個透心涼。
葉法善天師緘舌閉口,噤若寒蟬。
他無意參與任何一派的黨爭,只想把自己最崇敬的師叔拉回到正軌上,不要在歧途上越走越遠。
心中千言萬語,嘴裡卻是一個字都吐不出來。
頃刻之後,李哲和波斯女子才轉身扶著葉靜能法師,回到囀鶯坊裡。
那鮮豔的秋海棠色裙裾,從囀鶯坊的門簾下拖入,漸漸消失不見了。
聲聲暮鼓遽然響起,六街塵起,百鼓齊鳴。
那隆隆的鼓聲,一聲接著一聲,彷彿是從雲霄之外傳來的。街上的行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遙望著承天門的方向。
他多想化身為一位城門郎,高高站在承天門樓上,用盡全身的力氣,揮桴擂鼓。他多想用那震天撼地的鼓聲,敲醒夢中人,讓他迷途知返。
可是,充耳不聞的人,始終是聽不見的。
“師父,暮鼓響了,我們該回三清殿了。”耳畔傳來澄懷的輕喚。
“哦,走吧!我們是該回去了!”葉法善天師猛然醒來,拖著沉重的腳步,慢慢向北行去。
至於怎麼走回三清殿的,已經全然不知了。
李治天皇抵達東都洛陽後,心情更加鬱郁。
離開長安,時出倉猝,途中有多位貼身禁軍餓死於途中。
他們走後,關中持續乾旱,不久發生了蝗災,隨後疾疫四起,大量百姓餓死、病倒,有些村落甚至成了廢墟。
兩京間,死者相枕於路,哀鴻遍野。
從洛陽含嘉倉調糧西歸的十幾艘糧船透過黃河三門峽段時,連線傾覆黃河中。
稻黍稷麥菽等五穀作物,難以運抵關中,造成長安糧價繼續飛漲,一石米甚至漲到了三百文錢。
聽說葉法善師徒四處飛符平災,散盡了三清殿中的存糧,解救飢困中的百姓。
疾疫是止住了,他知道,三清殿的那點杯水車薪,是難以為長安百姓紓困的。
回到紫微城的第一天,洛陽就下起了霖雨,斷斷續續,一直下了七八天。
五月初十那日,天氣好不容易放晴了。
李治看到窗牖外投進來一縷微弱的陽光,貞觀殿裡,一片明媚,心情頓時疏朗起來。
“姚公公,難得今日出了一點太陽,地面也半乾了,朕想前往上林苑走走,看看牡丹。”
“哎!老奴馬上去準備步輦!”姚瑞德公公急忙應承。
天下不寧,內災不斷。偏偏老天不長眼睛,下了這麼久的雨,天皇日日悶在宮中,不想動彈,連內丹道也好久沒有修煉了。
心情跟這雨天一樣,溼漉漉的,快要發黴了!
主僕剛剛走到上林苑凝碧池,一場瓢潑大雨淋頭而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