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章 混元峰聖劍出爐,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隊乘勝兵進涼州,大有吞併河西走廊之意。

三月,洛陽東宮承恩殿重建竣工,太初宮新的明堂和天堂也建成,改元萬歲通天。

新明堂號曰通天宮,高二百九十四尺,東西南北廣三百尺。上施金蓮、金鳳,點綴火珠;下施鐵渠,為辟雍之象。

通天宮內建九州鼎,端扆殿內立武氏先祖牌位,宮外廣場上置十二尊黑銅生肖神。

天堂原址,改建成了佛光寺。女皇再請北宗神秀禪師和嵩山慧安禪師入京。

他們乘坐步輦入佛光寺,女皇以九五之尊親加跪禮,並賜神秀禪師為“兩京法王主三帝國師”尊號、尊慧安禪師為“國師”。

王公士庶競至禮謁,無不望塵拜伏。

萬歲通天元年四月,侍御醫沈南璆猝然逝世。

具體原因,誰也不得而知。傳言說,他服用了過量的滋補藥物,反致身體虧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不幸一命嗚呼了。

女皇對他用情頗深,不思茶飯,不理朝政。

延安大長公主也在不久前意外去世,沒有人能在榻前安慰幾句。

無奈之下,高延福公公只好請來了太平公主。

當她走入陌生的迎仙宮,看見一位多日未梳洗打扮的老婦人,滿懷悲痛、暮氣沉沉地臥在龍榻上。

一夜烏絲染雪霜,兩痕玉淚溼衣衫。高宗天皇大帝殯天,她也沒有如此傷懷過。

母親一身的鋒芒和銳氣,終究被風雨磨去,成了一位普普通通、會為人間生離死別而落淚的老婦人!

太平公主不禁為之動容。

永不言敗的母親,垂垂老矣,像一片霜後的秋葉,即將簌簌落地。她再也無法怨恨自己的母親,只能選擇了原諒。

畢竟,她們是血脈相連的至親,多少恩怨情仇,都會化解在時間的長河裡。

疏離女皇的日子,太平公主在自己府中豢養了眾多年輕貌美的男嬖。

為了使母親開懷,重新振作起來,太平公主向她引薦了自己最喜愛的男嬖張昌宗。

張昌宗出身名門望族,為太宗朝侍郎張希臧之子,定州義豐人氏,人稱“蓮花六郎”。

他年近弱冠,玉貌雪膚,眉目如畫,瘦不露骨,豐不垂腴。這樣水靈的容貌,許多明豔動人的女子亦無法比擬。

女皇對其一見傾心,如獲至寶,立刻封為雲麾將軍。

日薄西山的女皇,一輩子虎鬥龍爭,所向披靡,卻鬥不過歲月對她的摧殘。

年少俊美,乖唇蜜舌的張昌宗入宮以後,女皇對自己日漸衰退的容顏,格外在意起來。

張昌宗向她推薦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人稱“五郎”的張易之。

張易之比他大三歲,風儀俊美,多才多藝,擅長音律詩賦。

更讓她驚喜的是,張易之擅長藥石養生。

渴求長生的女皇開始熱衷道家的延年之術,經常召集葉靜能法師入宮,與他們探討如何研鍊金丹。

張氏兄弟深得女皇歡心,每日薄施朱粉,衣著錦繡,陪侍身側。

張昌宗,遷右散騎常侍;張易之,官司衛少卿。他們的母親臧氏、韋氏,都拜為太夫人,恩寵極盛。

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河內郡王武懿宗、夏官侍郎宗楚客、司農卿宗晉卿等人,都甘願降顏屈體,競相獻媚張氏兄弟。

二張騎馬,就爭著配鞍,尾隨馬後。

二張坐車,就爭著駕轅,執鞭吆喝。

有時候,精力不濟的女皇,甚至會把朝政事務交給兄弟倆打理。

朝廷中,每一天都在發生著或大或小的政事。這些盤根錯節的關係,並不是武輪一張信箋、幾句閒話就能夠說明白的。

飛奴的影子消失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