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濁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章 丹陽軍,制霸三國之英雄崛起,一壺濁酒,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答的。
“回稟主公,這些傷兵都是前線退下來的。
至於徐州之戰......
彭城已經被于禁將軍打下,沿途鄉鎮也都一一歸附。
廣陵那邊藏霸將軍正率兵和廣陵守將笮融交戰,目前勝負未知。
至於下邳......
太史慈將軍已經連敗三陣,出征之時的二萬大軍恐怕現在已經不足一萬可戰之士了。曰前得到訊息,太史慈將軍所率部隊已被徐州軍圍困在小沛城中,于禁將軍已經率所部趕去馳援。”
聽到裴元紹的彙報,項籍只感覺天旋地轉。
怎麼會?太史慈敗了?敗的這麼幹脆?這麼徹底?
陶謙不是已經率領主力部隊去虎牢關了嗎?為何下邳城還如此難攻?
何人又能連敗太史慈三陣?
要知道,太史慈雖然此前從未領兵,可其畢竟自小熟讀兵書,而且後世裡對太史慈的評價也絕非是一般的戰將,而是一個帥才。
可為何?會敗的這麼徹底?這麼幹脆?難道下邳成中還有高人不成?
想的再多也不如知道真事情況。
項籍連忙對裴元紹追問起詳細的經過,最起碼,要弄清楚太史慈是為什麼敗的吧?
原來,陶謙雖然帶走了徐州大半軍隊去會盟討董,可他卻把徐州最為精銳的丹陽軍給留了下來。
而守衛下邳城的三萬守軍裡,恰恰就有著滿編的兩萬丹陽軍。
要知道,在當時丹陽軍可是名滿天下,是可以和董卓的西涼鐵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並列的天下強軍。
在裝備,士氣,操練均不如對方的情況下,太史慈想不敗都難。
更何況,下邳城內可是有著真正的智謀之士,絕非是崔琰這種半吊子所能比的。
崔琰,也不過就是文官裡武藝比較好的,武官裡韜略比較好的而已。
而下邳城內的智謀之士,在當時的三國時代都是有著赫赫威名的。
那就是陳珪,陳登父子。
當太史慈準備化整為零去奪取下邳周遭城池之時,陳珪、陳登父子早就為其準備好了大禮。
在開始之際,太史慈的進軍還算順利,相繼拿下了數座城鎮,可當來到小沛之後卻中了埋伏。
因為之前的順利,未曾多做防備的太史慈並不知道,守衛下邳城內的丹陽軍其實早就已經躲開了太史慈所留下的監視兵馬,偷偷的來到了小沛一帶對其進行埋伏。
太史慈大軍在攻城之時,被後方突然出現的丹陽軍殺的大敗。
若非太史慈勇武過人強奪城門,然後又獨自鎮守城門保證主力部隊入城的話,恐怕已經沒有太史慈所部了。
雖然奪取了小沛,可是在糧草不濟的情況下被困在孤城,太史慈無奈之下組織了兩次突圍均被殺的大敗,這才導致了戰事焦灼於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