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蝴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節,穿到古代搞建設,風中蝴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拓酋長不要和南埠客氣,南埠以後要和鷹部落長期合作,這次提價就不要推脫,提了價的錢,貴部落可以購買最新的挖煤工具。”
“鷹部落有挖煤用具了。”拓雄挖挖頭,鷹部落挖煤的鐵鍬鐵鎬都是從南埠購買的,怎麼現在又要他們購買新用具?
“這次的挖煤鐵器質量非常好,堅固而輕巧,可以使挖煤速度提快很多。”鄭鈺銘提供的新鐵器就是山谷用鷹部落的鐵礦石打造出來的。
“可以提快速度,好啊,那就多購買些。”拓雄搓手。多挖礦就是多挖金,看來女兒的金簪子真可以買好幾根了。
“其實人手少可以用糧食換人來幫你們挖礦。”鄭鈺銘又提供新思路。
“對啊!我怎麼就沒想到!周圍幾個小部落都很窮,飯都吃不飽,給他們飯吃,他們肯定樂意來幫我們挖礦!”拓雄一拍大腿,醍醐灌頂。
拓雄帶著多了三分之一貨款的錢帛和新工具回了部落,回到部落和兒子一商量,當即召集了部落首領開了一次秘密會議,確定了n種提高黑石頭產量的方案,參加會議的首領們懷著不久就要奔向小康的奮鬥目標散了會,比謖平原幸福的生活就在他們眼前。
第 37 章
吳牧上了岸站到陸地上後,身子晃了好幾分鐘才適應腳踏實地的感覺。吳牧現在跑楚地跑得非常勤快,跑一次就有幾千金的收入,面對如此豐厚回報,除了長河江面船隻因風浪不能航行,吳牧一直在楚和南埠之間不停歇地奔波。掐指算來,從做上銷售南埠布的生意起,吳牧這幾個月呆在達城家中的日子沒有兩隻手指數目多。
“崔夫,你把粟米和小麥卸到岸上送到五東家那去,我先到鄭大人那裡商量事情。”吳牧伸了伸腰,踢了踢腿,老呆在船上身子骨晃得都鬆動了。吳牧現在已經不從楚國帶棉麻返回南埠,因為收購棉麻很費時間,吳牧盤算了一下,被耽擱的時間可以多跑一趟,多跑一趟的售布收入要抵得上運輸幾次棉麻差價。這樣算下來,吳牧便停止在楚地收購棉麻,把南埠布賣完就回,南埠布在楚實在太暢銷,吳牧的船到楚地,基本停泊一天就可以售空船倉。
因為購買粟米和小麥不需要等待,可以邊賣布邊裝糧食,糧食一直是南埠敞開收購的物品,吳牧回程攜帶貨物就改成糧食,糧食到了南埠,鄭鈺銘會在收購價上多給一成的價錢收下。有這一成利潤,吳牧的運費回來。
“是!東家。”崔夫答應完主人後,馬上跟旁邊的碼頭苦力商議卸貨事宜,他和碼頭苦力太熟識了,三言兩語就敲定好搬運費。
吳牧舒展了下身子就往紡織廠走去,走到紡織廠旁的木器廠(木器廠也是臨水而建),吳牧停下了腳步。
“這些木材哪裡來的?”木器廠門口,一些苦力正從水中往岸上撈大圓木,這些圓木是編成木排撐到這河岸邊。
“稟東家!這是木器廠購買的陳木。”負責指揮苦力的是木器廠的一位木匠,這木匠認識吳牧。
“陳木?木器廠要造船?”吳牧眼睛一亮。
“是的!鄭大人說要造二十噸的大船。”造木船必須採用大木,這種大木必須陰乾三年左右才可以製造,用剛砍伐下的木頭造船,不要十幾個月就會散架,而採用陰乾大木製成的木船,只要保養得當可以使用十到十五年以上。
“二十噸的大船?”吳牧腳步一蹌,指著苦力抬著的大木說不出話。
古人受漂浮在水上的木頭和樹葉得到啟發,動了在水上航行的念頭。最早的原始人使用的船是獨木舟,再發展為木排、竹排、木板船。在長期的實踐中,人們發明了利用風力行使的帆船。在原來的時空,天朝在秦朝就能造出長達30米,寬6到8米,能載重60噸飄揚過海的海船。發展到明朝鄭和下西洋時,鄭和乘坐的寶船已長達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