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蝴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節,穿到古代搞建設,風中蝴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深覺這個葛木匠腦子特靈光,搶先把女兒嫁給房產階級,果然有了房子才好找老婆。他家和公孫匠,範津是最先有房的三家。
“他那小女兒太小,才八歲。”大壯老爹白了兒子一眼。“葛木匠的閨女都長得不錯,你明天去看一下,滿意就先定下來,家裡有女人照料,咱們家才像一個家!”
“妹妹和弟弟要活到今天該多好。”大壯看著房子裡嶄新的傢俱,眼睛溼潤。
“大壯,好好為大人做事,我們的一切都是大人賜予的!”大壯老爹想起死去的兒女,眼睛通紅,如今的生活,讓大壯老爹時時在感激著自己的主人。
大壯在山谷只呆了三天,三天後,他便押運著一批瓷器,攜帶著別墅一個玻璃菸灰缸去了吳都。瓷器是給餘奎變賣為活動資金的,玻璃菸灰缸是給餘奎當禮物送給姜大夫的見面禮,當然,寶物名詞不能叫菸灰缸,得叫白玉無瑕琉璃盤。
大壯走後,達城下了場大雪,氣溫降到了零度以下。大地除了白茫一片,少有人在室外走動。鄭鈺銘是長江三角洲長大,早就習慣陰冷的天氣,楚朝輝卻是長期生活在熱帶,對這種溼冷很不習慣。楚朝輝即使不習慣這種天氣,他還是帶著奴隸士兵在野外堅持訓練,優秀計程車兵,必須適應任何天氣。
秋季買的棉花很多,山谷中的奴隸每人都做了一身棉衣,每人分配到一條棉被,這個提早來臨的冬天,奴隸們沒有受凍。
山谷中奴隸溫飽有保證,南埠村的村民日子更加好過,他們除了家中糧食足夠,手中還有打工得到的錢帛,原來是麻衣過冬,現在都購買了棉花做了棉衣,原來是捨不得買魚肉,現在是一月會買上幾次。因為南埠村民對生活品需求旺盛,周圍村莊的豬肉雞鴨都銷往南埠,貨郎冒著大雪到南埠碼頭賺取利潤。長河沒有因為寒冷結冰,到南埠的船隻依然很多,南埠碼頭今年沒有因為天冷而蕭條,反而在冷冬中顯示出一片繁忙。
可就是在這生機盎然的村莊,搭載商人木船來南埠的難民卻逐漸增多,沒過多久,餘奎從王都送來重要訊息,吳王庭漪姬,有大動作。
第 46 章
春季以後,這時空的大陸下了幾場大雨,緩解了旱情,五、六月份,從南到北,田地裡都有些收穫。衛國和唐國的災民暫時有了餬口的糧食,便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求生,更沒人願意賣身為奴。達城奴隸市場的交易,除了被流放到此的流民,平民賣身的就很少見,南埠村中也只有來出賣力氣換取報酬的附近村民。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秋收以後,山谷中的奴隸來源也一直是從達城大牢裡獲得。等到霜降後,南埠碼頭零星再次出現衣衫襤褸的難民,這些難民從商人口中聽說南埠這個地方可以出賣力氣換取糧食和報酬,便想法乘坐經商的船隻到了南埠。這些人來了後,先跟吳氏族長報備自己的情況,然後在南埠村邊緣搭建茅棚住下,早出晚歸在南埠幹活掙錢。
因為南埠勞動力一向奇缺,鄭鈺銘一直樂見周圍村民來南埠打工。秋收以後,南埠建房和水利建設掀起高峰,連帶地,磚窯廠也忙得日夜不能停工。這幾處地方最缺勞動力,吳氏族長在有熟識的商人為難民做保後,便把這些難民收留下來,讓他們在磚窯廠或者在建築工地上、水利工地上幹活。這幾種活最累最苦,是當地村人都不太情願去幹的活。
零星不多的難民前來投奔,吳族長沒有打擾鄭鈺銘,自己處理妥當了。但當天氣寒冷下來以後,乘船來南埠的難民逐漸增多,有時一條船上載了二十幾個人,有個船家竟然專門運送起難民來了。
“不裝貨專門運人前來?”鄭鈺銘眉頭一皺,一般來南埠的船主就是商人,商人不可能義務運載。
“這些難民都付船資於船主。”吳族長專門找難民瞭解過情況。
“那就是主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