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蝴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節,穿到古代搞建設,風中蝴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銘很有愛慕之心,也得顧忌身份,這份愛慕之心在人前總會加以掩飾。鄭鈺銘騎馬而行,前後都有護衛擁簇,趙軒策馬並排行走舉止要端正合乎禮儀,這正是鄭鈺銘所求。
趙軒除了不能和鄭鈺銘舉止言語太過親密,跟鄭鈺銘一路行走交流還是非常開心。
跟鄭鈺銘相處時間越多,越發覺鄭鈺銘眼界廣闊,見識豐富,心折之下更恨相見太晚。
用了三天時間,趙吳朝拜使團走到了趙國西北邊境。趙國西北郡在戎災中人口減少了五分之一,越接近邊境,受禍害程度越重。
有吳國援助,趙軒盡全力賑災救濟,躲過戎災的趙國百姓都活過了冬天。當氣溫回暖時,百姓便開始在田間辛苦勞作。官道兩側的田地基本沒有荒蕪,都種滿了莊稼,趙軒看在眼裡,心中非常撫慰。
此地百姓只知是他們君王撥糧救了自己性命,無人知曉吳國的無條件援助。趙軒所到之處,道路兩旁都是來跪謝的百姓,百姓口中感謝的只有趙軒,沒有關於吳國的隻言片語。
趙軒一路接受百姓跪拜,一路口口聲聲對鄭鈺銘表示感謝,可在接見地方官吏時,卻只口不提吳國援助。鄭鈺銘見此情景,哪裡不明白趙軒用意,趙軒是不想讓他的臣民心中有吳國恩惠。
吳國使團人員大都忿忿不平,只鄭鈺銘明白趙軒用意,趙軒是不想吳國在他的土地上具有影響力。公孫盤見此情景,只覺得自己當初出山做出的追隨決定正確無比。趙軒所作所為都只為自家社稷。
出了趙國的附庸國國土,往鎬京的方向都是受過戎災的地方,這些地方大都是秦王室近支的封邑,都是國土面積不大的諸侯國。這一路,原來是大秦土地最肥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同樣承受北方遊牧民族的搶劫,這些地方因為沒有救濟,恢復就沒有趙國的西北郡快,除了有高牆的城池地區依然繁華,那些戎人經過的鄉野之處就非常悽慘,村落中人口基本都有減少,甚至還碰到好多人煙全無的村落。
村落中死去的村民屍體無人埋葬,被野狗和烏鴉啃噬得只剩白骨。鄭鈺銘怕有細菌或瘟疫感染,見到這種村落便令隊伍繞道而行,入夜遇不到城池,只能在荒野露宿。
一路所見太過悽慘,使團的人都變得寡言少語,這一日,眼看太陽西沉,附近沒有城池可供住宿,使團又得在野外紮營了。
趙吳兩國士兵剛開始紮營,遠遠從來路方向走來一隊人馬,哨兵過去盤問,那隊人馬竟然是吳國商隊。
哨兵連忙將商隊東家帶至鄭鈺銘面前。
“你是韋東家?”鄭鈺銘認識這個商人。
眼前姓韋的商人曾是南埠碼頭邊的一個貨郎,鷹部落的酋長拓雄還曾在他的貨擔上為女兒買過金簪子。韋貨郎因此跟拓雄認識,靠跟因鷹部落做生意起家,在南埠碼頭買了店鋪。楚朝輝就是在他的商店發現了硫磺。
鄭鈺銘在南埠呆了三年多,對南埠的商人都熟悉。
“是的!公子!正是小人!”韋貨郎看到鄭鈺銘很激動,撲過來行大禮,韋貨郎生意越做越大,發展到有了自己的商隊。
“韋東家!快請起!”鄭鈺銘異鄉見到故人很高興。
這時野外露宿的帳篷還沒有搭建好,鄭鈺銘和公孫盤、吳牧坐的都是簡易木凳。
韋貨郎同樣認識吳牧,只不認識公孫盤,既然公孫盤能跟吳牧並肩而坐,身份就不會低到哪裡。
做生意的人頭腦都靈活,韋貨郎恭恭敬敬跟兩人行過禮後,才在一旁的小凳坐好。
“銘弟!來的這隊人馬是何人?”趙軒也看到了商隊,帶著武銑從自己營地走過來詢問。
“此人乃是南埠的商人,那隊人馬是他的商隊!”鄭鈺銘站起身介紹。“韋東家,快拜見趙國國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