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蝴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節,穿到古代搞建設,風中蝴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道是以後封賞功臣不會賞賜封邑,只會用錢財和升爵位來做獎賞,爵位可以由嫡長子繼承,只是得降級繼承。爵位只代表身份,不掌實權,但可議政。
西侯的四道詔書一出,貴族們議論紛紛,有三分之一人表示贊同,這些人中大部分是蔚山貴族,有三分之一的人茫然或者中立,有三分之一的貴族有不滿。
第一道關於奴隸的詔書,沒有要他們廢除封地上現有奴隸的身份,這對他們現有利益觸動不大,貴族們對此沒有激勵反對情緒。
第三道推恩令得到封主們贊同,兒子一多,總要有喜愛和不喜歡的,按照推恩令,自己喜歡的兒子哪怕不是嫡長子,分財產時可以光明正大的得到一份。
第四道將賞賜封邑變更為錢財和爵位,貴族們認為物質上差不多,再說最應該厚賞的鄭鈺銘和楚朝輝,跟著兩人建功立業的蔚山貴族都沒有出聲反對,大部分功臣自己沒有異議,王都小部分有功貴族自然不能出頭反對。
只有第二道,有封地的貴族,對不能養私兵這條詔書有點不滿。
不過面對眼前的幾萬大軍,不滿的貴族都選擇了沉默。楚朝輝是這支軍隊的實際掌管人,而西侯的堅定支持者就是這位軍權人物。兩次內亂讓吳國貴族們變得膽小,他們再沒公開反對的底氣。
西侯最後一道詔書是責令鄭鈺銘對王庭上下和有軍功的將領士兵評功論賞。鄭鈺銘執行最後一道詔書執行得最乾脆也最大方,獎賞名單一出,王庭上下的貴族全喜笑顏開。
第113章
從夏朝開始,就置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大秦建國後,沿用也是這樣的封爵制。爵位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這樣形成各種大大小小的諸侯國,諸侯國內又置侯、伯、大夫、士等爵位,侯、伯、大夫有封邑,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唯受命於諸侯。 這種封爵制久而久之,出現了尾大不掉的後果。聰明的諸侯君主意識到這種制度會讓他們失去對地方的控制,就如秦天子失去對諸侯國的控制一樣。
不想自己落到跟秦天子一樣的地步,八年之前,趙國國君率先在國內進行了制度改革,將封主的封邑改成食邑,封主們封地上的農民為他們勞動交租,但不能在那裡實施行政權,趙王將行政權收歸回了中央。
吳國緊鄰趙國,吳王也曾想像趙國那樣進行制度改革,不過被漪姬勸住,漪姬正要靠姜大夫的封邑發展自己的實力,哪肯吳王大刀闊斧對封主們進行改革。漪姬勸諫的理由是,趙國先嚐試變革還不知後果好壞,吳國完全可以等看到趙國改革後的變化再做決定。
被漪姬一勸,吳王的改革計劃便拖延下來。趙國改革爵位制度後,國力一天天強盛,吳王卻因為身體緣故,再無精力對吳國現狀大刀闊斧。
有趙國改革成功列子在前,燕、楚、齊、魯等國國君已經陸續進行了或者準備進行爵位改革。
西侯取消賞賜封邑和取消封地私兵,走的不過是趙王先走過的路,吳國國內的大世家已經在動亂中少掉一半,再加楚朝輝對全軍的實際控制,西侯改革遇到的阻力比趙王當初變封邑為食邑還要小。
對貴族們改革的惡人由西侯做了,鄭鈺銘就得出面做好人來穩住人心。受取消封邑的改革制度傷害最大的,在吳國貴族眼裡,其實是鄭鈺銘和楚朝輝兩人。
鄭楚兩人的功勞,按照常規,楚朝輝最起碼可以得到大夫級別的封地,鄭鈺銘這樣的公子身份,侯爵級別的封地是逃不了的。現在鄭楚兩人不出聲反對,眾人就看鄭鈺銘如何獎賞有功之臣,鄭鈺銘的獎賞如果不到位,兩人就會失去很多貴族的支援。
鄭鈺銘首先向西侯提議,驃騎大將軍和東、南司馬的爵位都提升一級,驃騎大將軍由原來的伯爵晉升到侯爵,東南兩位司馬由士提升為伯,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