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蝴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節,穿到古代搞建設,風中蝴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糧食店鋪兌換糧食。
鄭鈺銘進入王都後,曾派人到王城和王城附近的村莊調查過百姓家中情況。發覺不論是王都還是周圍村莊中的百姓,家中生活都非常困難。今年王都附近的田地收穫一般,算不得豐收年,百姓本來跟往年一樣交完賦稅,剩餘的糧食還能保證溫飽。可是漪姬作亂上位後,又補徵了兩次田賦,兩次收刮,將百姓家中餘糧收走一大半。鄭鈺銘得到的調查結果就是,王都附近百分之九十的百姓家中缺糧,過了春節,這百分之九十的百姓就要陷入饑荒。
原來的封建歷史上的君王統治者,不想百姓餓死的話,往往都是派臣子開倉發糧,帝王選派的臣子有良心了,那大半糧食會發放到百姓手中,如果臣子是個貪婪黑心的,那麼賑糧往往大部分被臣子聯合土豪侵吞,或者以次糧黴糧調換賑糧,特別貪婪的,索性只拿出一點出來意思意思。說到底,奉旨意發放賑糧的差事其實是肥差,欽差們只要想,都能從賑糧中得到好處。當然,也有一心為民的,比如古典名著《三俠五義》裡的包青天在陳州放糧。
不過鄭鈺銘沒想做包青天,他沒有將漪姬搜刮來的糧食,再無償發還給老百姓,而是採取了另一種將糧食交到百姓手中方式。那就是在王都城內和周圍田莊附近,招募大量的勞動力,進行都城改造和修建水利,使老百姓以勞力換取糧食,每日的勞動報酬和預備兵們一樣,也是管吃管喝後可以領到五斤粟米,同樣是用糧券代替糧食,十天發放一次。
鄭鈺銘堅持給幹活的百姓發放糧券,而不是直接發放糧食,也有用意在內。鄭鈺銘和楚朝輝雖然算掌握了吳國大權,可是手上可用的人實在太少,南埠和山谷抽調來的一部分識字奴隸和平民,因為地位關係,只能充當小吏。如今的行政管理,主要依靠的還是識字的貴族階層。
鄭鈺銘為了防止發放糧食環節出現貪汙現象,就用糧券來預防這一現象,因為指定兌換糧券的糧店由鄭鈺銘完全掌控,只要拿著糧券去兌換的人有不妥,糧店的人會記下報告給黃鐘,黃鐘馬上會讓情報處進行調查。這樣一來,想鑽以工代賑空子的官吏馬上就會顯行,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絕貪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