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風夜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章 給機會你不中用啊,虎嘯山河,櫻風夜宇,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166年,東漢延熹九年,桓帝劉志荒淫無度,公開賣官鬻爵,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五人,並稱五侯,權傾朝野,任意妄為,政治腐敗不堪,民不聊生。

以李膺等江夏八俊為首的反宦行動失敗後,黨錮之禍徹底籠罩了維持東漢王朝生機的最後一縷陽光。

冀州,鉅鹿郡,廣宗,麒麟山

奉天地順五行興國文嗣災害

“萬物皆有道,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樂兮,諸天氣蕩蕩,吾道日興隆”。

張角執劍而立,道袍裹巾,傲立在祭祀臺上,俯視臺下膜拜八千人。“

諸位,吾教奉天命,行天道,如今朝廷腐敗,爾等更應齊心,不辭勞累,使吾教光明聖學發揚天下,萬、萬民所向、向,世、世代繁榮、榮。”

角言辭錯亂,失態不已,馬元義見如此,異之,急使眼色於下,親信會意,率眾人齊應:

“謹遵教主聖旨,太平所向,解救蒼生。”

祭祀畢,教徒張曼成、馬元義等齊扶教主下臺,曼成惑問“教主方才驚慌,可有礙?”

角聞言,曰:諸位皆吾教股肱,吾以坦誠,角本不第秀才,入山採藥遇一仙,名不詳,呼南華老仙,傳吾《太平經》,角遂拜其為師,得以窺得天道,創教救民。

然七日前,五雷天罡之數衝擊太白,紫微星忽明忽暗,此象徵天下必將大亂也。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豪傑你方唱罷我登場,上演了一出後人津津樂道的歷史。

挑動漢末天下大亂的導火索,其實是黃巾軍起義。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秘密傳道數年,一舉爆發,速度快、勢頭猛、人數多,根據記載是“二月,角等皆舉兵,往往屯聚數十百輩,大者萬餘人,小者六七千人”,“州郡倉卒失據,二千石長吏皆棄城遁走,京師振動”。

亂世裡總會有人出頭,地方亂套了,中央政府就要派出大員。那時候,曹操還只是個校尉,劉備還在混日子,孫權老爸孫堅都還只是個縣丞。

平定黃巾之亂的另有其人,確切說主要是三個人——盧植、朱儁、皇甫嵩。

這三人在《三國演義》裡不起眼,在開頭就早早領了盒飯,那是因為演義主要講的是黃巾之後的故事,事實上在黃巾之亂中獨領風騷的就是這三位,他們也被稱為漢末三將,也稱漢末三傑。

漢末三傑裡,功績又有不同,準確來說,平定黃巾之亂立功最大的是裡面的皇甫嵩。

雖然皇甫嵩功勞最大,他卻又是之後董卓能毫無顧忌專權的一個重要原因。

?

平定黃巾

漢末三傑平定黃巾之亂的大體過程是這樣的:

光和七年(184年),時任尚書的盧植被拜為北中郎將,帶領北軍五校,也就是五個營的中央軍隊受命出征平定黃巾軍。

盧植擊敗了一些較小的黃巾勢力,然後在廣宗縣城與張角率領的黃巾主力形成對峙。

另外兩人,皇甫嵩出身軍人世家,當時擔任北地太守,朱儁則任諫議大夫。

也是在同一年,漢靈帝拜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一起統帥精兵出征。

皇甫嵩和朱儁統領的軍隊,在平定黃巾中是表現最為高光的一支,雖然朱儁開始時遭到了一些失敗,但在皇甫嵩支援下,兩人很快吹響反攻號角,連續平定了汝南、陳國、西華三郡,斬首數萬級,皇甫嵩因功被封為嵩都鄉侯。

在皇甫嵩、朱儁連續獲勝時,盧植這裡卻出了變數。盧植雖然壓制住了張角,卻還沒能取得決定性勝利,監軍的太監左豐乘機進讒言誣陷,盧植被裝入囚車,押送回京問罪。

盧植被免後,著名的胖子董卓登場了,他被拜為東中郎將,接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虎嘯山河

櫻風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