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風夜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章 公孫婧思春了?,虎嘯山河,櫻風夜宇,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曰:“陛下忍辱負重,韜光養晦,以蔽天下人之耳,世人皆以陛下為庸,此實乃滅賊之計也,此實乃興漢之謀也。

—陛下隱於後宮,以玩樂為由,處於暗閣之中,閣下無數隧道,盡通司州各地;

陛下於未登基之時,便已有親信百人,暗中聯合四方大臣,那支援何進之人亦陛下之指使也;

陛下謀略滔天,早已得御虎符,設司州四十八處御林衛,盡皆聽從號令;

今全如陛下之謀,十常侍皆誅,何進之權亦收回,朝廷肅清,百姓敬仰,此皆陛下託之神文聖武也。”

帝聞之,大笑不已,謂曰:“國舅之韜,果不同凡響,然也賴國舅之功也。

—若無國舅傳報張讓,並散佈御虎符之事與蹇碩知之,彼亦不會如此之敗也。

董承進問曰:“臣還有一言,尚為疑惑,不知當講否。”帝笑曰:“但說無妨。”

承乃曰:“陛下何故棄天下傾城,獨選吾女?又何為如此信任臣?如臣但凡有二心,陛下之謀皆敗也。”

帝覽承良久,乃曰:“國舅不解之事尚多,朕之皇后,其賢淑賢良,端莊溫婉,且傾心於朕,朕為何不納之?

至於國舅,雖事於賊,然尚有報國忠朕之心,且朕不負卿,卿安能負朕乎?”

董承聞言,跪拜於地,感激涕零,帝乃撫其曰:“國舅不必如此,你我君臣一體,朕有大事,當坦言相告。

朕今之所行,皆賜一物,乃桓帝時所夢真龍之書也,桓帝恐其為妖,乃棄其於井,

然與其一起,尚有虎符,帝實乃亦半信半疑,乃留之為國軍之令也。

朕於幼時跌足,得以領悟此書,此書有奪天地造化之法,扭轉乾坤之語,知前後時間天道之能,實為世人所不解也。

眾人皆以朕為怪,止朱太僕一人信之,朕便以其為心腹,今卿所觀之御虎符,實為殘缺,朕已分一半予朱太僕矣,內外相應。

今朝廷肅清,朕聽聞此次其包駕而來,為董卓軍馬擊退,朕欲派卿為使,請朱太僕速持符歸,未免小人惦念,釀成大禍,

玉璽受幾番大亂,已無蹤跡,虎符茲事體大,除卿外朕無人可為之。”

承聞之奇帝言,仍曰:“陛下勿憂,臣即刻出京尋太僕,領虎符回京,以保社稷之穩。”

帝聞言稍慰,不覺頭疼不安,乃回青鸞殿安歇。

董卓自挫於中原,急回西涼,欲爭奪兵馬後再行商議,然聞牛輔之軍走後,馬騰、韓遂順勢而起,聯合諸部落起兵二十萬,大肆掠奪城池。

武威太守侯選、酒泉太守程銀、張掖太守李堪、敦煌太守張橫、金城太守梁興、西平太守成宜、西郡太守馬玩、西海太守楊秋等八路兵馬皆隨其反,已攻佔半壁涼州矣。

董卓聞之大怒,李儒進言曰:“岳父不可進擊,彼席捲而來,必先亂人心,今我軍於涼州尚有八郡之地,應急歸入,穩定眾人,且我車馬勞頓,不宜戰也。”

董卓聞之有理,遂教徐榮為前部,引軍回郡歇息,己於隴西暫居。

正行軍間,忽報執金吾丁原率軍攔截,欲誅殺反賊,董卓遂策馬至陣前曰:“吾進京保駕,何言為反?”

丁原見卓破口大罵:“國家不幸,閹官弄權,以致萬民塗炭。爾無尺寸之功,汝部將焉敢狂妄言語,以保駕之名挾天下,欲亂朝廷乎?”

原來於前日,郭汜以為進京之事必成功,話語叛逆至極。

丁原,字建陽,本出自寒家,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為南縣吏,受使不辭難。

有警急,追寇虜,輒在其前,裁知書,少有吏用,聞卓之叛,星夜提兵前來,截董卓歸路

卓不禁目視郭汜,汜低頭不語,丁原見此,更深信之,怒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虎嘯山河

櫻風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