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風夜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典韋衝我來了?,虎嘯山河,櫻風夜宇,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孫續自然不會讓閻忠只當個行長,他清醒下頭腦將經常提起的賈詡和他聯絡在一起後,終於想起這是哪位。
畢竟毒士賈詡的名氣可比他大太多了,有的時候名氣還真得靠名氣攢,征戰沙場幾十年後的戰神需要經歷許多的生生死死,從屍山血海磨練中爬出來。
而不出名的人卻很容易出名,好比從山溝子裡爬出來的傻子能抗的住戰神的一刀,便可以和戰神一起名流千古。
嗯,就是這麼的簡單!
咳咳,不過這裡當然不是說閻忠是傻子。
他可是個不怎麼出名的人才,按照時間推進,他現在應該是東漢末年時期在漢陽地帶風騷一時的名士,而這個人最擅長的便是察識人才!
毒士賈詡年少時候其實並不出名,只有這個閻忠覺得他不同於常人,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奇策謀略,這才給了他出名的平臺。
公孫續算是全明白了,怪不得這小子不投降漢軍而投靠諸侯呢。
原來是進退無路啊,看來投靠自己也是權宜之計,當年皇甫嵩平定黃巾起義軍後這小子便勸其趁機發動政變。
這小子算對了一切事情,可惜的是卻算錯了漢室傑臣的忠貞不二,皇甫嵩不同意後就要逮最他,最後這傢伙就逃往涼州隱居起來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王國兵敗後韓遂等人就會劫持閻忠為帥,而閻忠將會極力的反抗不順從最後憤恨而死。
這閻忠也是一個有原則的人啊!
可以跟隨主公反抗腐敗的大漢王朝,但卻不可以順從預先謀反的賊子,這閻忠的思想有點意思。
公孫續的手下還真就缺少這麼個引進人才的荀令君,不過真荀彧他是請不來,那就只能遵循漸進的收服閻忠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不能因為誰是歷史名將就委以重任,他自己現在可是主公啊,要是太過熱情的話以後誰還會服從自己?
所以公孫續還是打算讓他當個行長,等故道搶完那些貨物後才名正言順的將其提拔,田豫也是這麼認為的。
年初這場無名飄飄細雪,終於在昨晚的黃昏時分停止,而這個黃昏當屬於後世的二十一點到二十三點之間。
漢朝時期統一的都將時間分為十二時辰,分別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脯時、日入、黃昏、人定。
這時間上和後世唯一的不同點就是他們將兩個時辰全成一個單位,好比從昨晚的黃昏開始,往後推兩個時辰便是人定,也就是二十三點到一點之間。
時間可是非常寶貴的,所以才有戰場上刻不容緩、瞬息萬變的說法,而東漢時期的時間儀器壓根沒有那麼完善,最好的時間衡量也是靠著日晷。
但經過黃巾大亂後再加上連年戰亂,這種東西也不是家家都有,所以在萬家田屯沓的時候,公孫續就發現那些農民有經常白天看日頭的習慣。
用眼睛觀察天氣的好壞和溼度,根據太陽與陰影的位置判斷時間,公孫續那時候就感覺好神奇,原來觀星測位不僅僅是諸葛亮會啊。
不過最後試了一下才知道都是扯淡,精度偏差的很是不理想,雖然日晷與看日頭的理論一樣,但日晷上有刻度線點,這樣會更加的精確。
不過為了耕種勞作更加精確時間點,在民間的小巷附近晚上會有專職更夫,定時巡遊敲響木梆告訴人們幾點了。
也就是所謂“打更”。
漢代將一夜分為五更天,每更大約是二個小時,而一更天便是日入,也就是十九點到二十一點,同理依次後推。
不過這些都不是公孫續和官家用的,他們所用的東西或許在後世這個計時方式很簡陋,但卻是這個時代富貴人家才能用得上的時間寶物。
那便是看漏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