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風夜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再引賢良,虎嘯山河,櫻風夜宇,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公孫續就很是不明白,自己這個奇葩老爹當初為什麼要立這麼扯淡的誓言?
不過毅綴這兩年多來貼身守護,盡心盡力,自己可不能讓公孫瓚胡來而讓他冤死。
可就在公孫續將要說話的同時,外面的公孫瓚的傳令兵到了:
“白馬將軍,州牧有事找你商議,已經到徐無城衙內。”
劉虞?
他來做什麼,莫非是討要那些錢糧馬匹?
那自己可是堅決不能給的,特別是糧食,在幽州麥穗還沒有成熟之前,這些糧食將士們省吃儉用的話,都可以吃到到下一個冬季了。
堅決不能給!
“走,帶我去吧。”
公孫瓚那是真的傲,無論是怎麼改變,他那種傲氣是永遠都不會隨之改變的,這不是王孫貴族中的一種傲氣。
而是像他這樣奮勇殺敵,隨時都可以血染疆場的戰將,是不會因為劉虞的官威而屈服的,哪怕稱呼他為一聲州牧大人,他都覺得是自降武將的身份。
其實在古代漢朝的時候,壓根就沒有大人這種稱呼,大人多數指的在高位的王公貴族,或對父母長輩的稱呼。
這個是在清朝之後常指在職的官員,東漢末年是不可能出現大人這一詞彙的,頂多就是州牧、刺史、太守較為常見。
但幽州不一樣,幽州百族混居,無數民風被統一感染,烏桓、鮮卑和其他族類對他們的首領,稱呼基本都是大人和單于。
烏桓哪怕是在幽州境內,也是沒有改掉他們族類的習慣,用五王,五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當戶、都尉等等官職來分定大小,鮮卑也是同上。
可能是不服輸吧,這些官職設定本來是匈奴的,結果最後匈奴和東胡一戰從而導致了鮮卑和烏桓的出現,所以他們基本上也就引用了對方的官職稱呼,希望這樣可以和匈奴一樣強大,可以復仇,這也算是一種精神寄託吧。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久而久之大人的稱呼就被廣泛的使用,而駐足在幽州的漢人也經常與各族打交道,與他們的首領經常會面,從而逐漸被同化使用。
公孫續看到遠去的公孫瓚,心裡稍微的舒了口氣,看著吊兒郎當的毅綴他有些苦惱,究竟該怎麼要回雪匕小白?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去兮不復還。”
公孫續嘴裡喃喃的唸叨了一句荊軻的詩句,這到不是有什麼內涵和意義,就是沒事唸叨一句而已……
“主公,屬下田國讓回來了!”
一聲主公那是叫得公孫續是真舒服啊,他轉身看去那田豫還是那個樣子。
青蘿絲衣山水扇!
自己當初就送他一把扇子,結果這可倒好,愛不釋手了,無論春夏秋冬那個季節,這田豫永遠都是那麼的扇著。
不過旁邊那兩個人是誰!
“國讓,你旁邊這兩位人士是?”
田豫不說給自己找人才嘛。
公孫續仔細的端詳著這兩個人,嗯……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有胳膊有腿。
這應該都是人才吧!
公孫續現在對於人才的要求很低,畢竟自己都已經是上萬兵馬的統帥了,結果能獨擋一面的大將基本沒有。
柯野後備有餘而婦仁之人,張合戰略有餘而衝動易怒,韓當勇力有餘而缺乏智謀,田疇地理有餘而缺乏應變。
其餘廖化、陳到、毅綴,公孫續至今還沒有發現什麼特別突出的亮點,他不會因為他們是歷史名將就瞎分配。
要追求實際!
所以這就導致了全軍上下除了自己以外,就智謀極佳的田豫和沉穩冷靜的程普可以率領兵馬讓人放心。
而田豫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