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掩耳盜鈴
wheatear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章 掩耳盜鈴,歷史盤點,君王大小事,wheatear,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朝,成化年間,
看到這裡的成化帝,只覺得這個唐宣宗辦事,是無孔不入,
東廠,西廠加上錦衣衛都不及也,
畢竟廠衛是個團體,這中間有情理,有旁外人,可帝王對臣子不一樣,
他們只有主僕,只有上下,這樣的控制權,是沒有旁觀者看事清楚的。
這樣的情況下,
他手下的官員辦事就只能小心小心再小心,做什麼事情都提著十二分的精神,
這樣累都累死了,哪裡能做成事兒。
想到這兒,成化帝難免又抬起頭看起來天幕,
這個時候,上仙道:“你在位十二年,宰相就換了六七個是不是?”
“是。”
……明朝,嘉靖帝時期。
朱厚熜坐在青紗帳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
第一個反應是,“這不是和我大明那個末代君王一樣麼。
他在位也十幾年,也換了十幾個宰相,果然,這種人都是昏聵的,
看看朕,朕在位,內閣首輔素來都是嚴閣老。將來就是換,大概也不可能頻繁更換。”
“朕記得,《資治通鑑》上面寫過,他有一個非常喜歡的宰相叫令狐濤在位有些年頭的,
怎麼說的來著?哦對,吾十年稟政,最承恩遇,然每英庭奏事,未嘗不汗沾衣也!”
說道這裡,嘉靖帝又吩咐在一旁侍候的錦衣衛,道:“去把朕前幾年墊在供臺下的資治通鑑拿過來,給朕看看是不是這麼說的?”
錦衣衛趕緊領命而去。
那背影遠遠而去,嘉靖帝再次抬起頭看向天幕,
可這個時候說話的並不是上仙,
而是唐宣宗,
“朕多次更換是因為他們不稱職,不能夠造福百姓,
那些官員來我跟前述職再去任上,到了朕這裡,朕也會告訴他們哪裡的風土人情,好讓他們去了之後可以直接辦事。”
王仁反問道:“為君之道與為臣之道是一個道理麼?”
唐宣宗毫不猶豫的說:“不是。”
“那你能講給他們什麼呢?人們看問題的方式是不同的,處理問題也是不一樣的,
對於任何問題,你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可換一個人,出發點也會變得,各地的問題,堆積久了,是應該找另一個方法去嘗試處理的。”
王仁淡然的說著,
這也就是,在其位謀其職的道理。
“另外,你是武宗等人的叔叔,皇位先傳了侄子,再傳叔叔,很少這樣傳,即便是你登基沒有多少腥風血雨,你依舊覺得,你不是承與武宗,而是憲宗是麼。”
“是。”
明朝,朱棣時期,
正在翻閱史書,編成永樂大典的朱棣也不免開開小差,看看天幕上面講的東西,
這一句話,他就覺得這個操作他熟的很。
他剛剛從建文帝手中奪過來皇位的時候,也想抹去見他所存在的一切,
說自己是洪武35年承繼於自己的父親,
五徵漠北,六下西洋,還有編寫這手中的永樂大典,
哪一樁?哪一件又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建文皇帝強?
為了去抹殺自己的不忠不孝,
這些具都是造福於百姓,不錯,可在他一朝終究是如那些文臣所言,
操之過急,勞師勞力,費錢費糧,
他做任何事的時候尚且要掣肘他的大兒子被一句一句的說沒錢,
何況是晚唐時候呢?
想來武宗在位時候,滅佛得來的錢,都讓他用來效仿憲宗,
恢復寺廟,傳習方術了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