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章收穫幸福(1),一路走過,路遠,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子還是平淡地過著,似乎也沒有什麼變化,唯一的變化是一年的見習期過去了,管凌天轉正後工資調整為每月252元,雖然漲了一些,但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
當然,與那些“買斷工齡”的國企下崗職工相比,管凌天覺得自己還是幸福的,至少目前還有一個”鐵飯碗”。
所謂“買斷工齡”是指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一些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安置富餘人員的一種辦法,即參照員工在企業的工作年限、工資水平、工作崗位等條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經企業與員工雙方協商,報有關部門批准,由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貨幣,從而解除企業和富餘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把員工推向社會的一種形式。
1998年開始,金水縣一些曾經風光無限的國有企業如蠶絲廠、無線電廠、汽車修理廠、啤酒廠、獸藥廠、鼓風機廠等相繼進行改革,減員增效,大批企業工人“買斷工齡”,這些40—50歲的中年人一下子成了“下崗工人”。
一些人感到前途渺茫,心情低落,精神非常壓抑;一些人感到不公平,就結伴到縣委、縣政府門口上訪,要求解決生活實際困難;一些人生活過不下去,整天在金水縣菜市場晃悠,等著菜販子把爛菜葉扔掉,偷偷地撿回家裡去。
但更多的下崗工人是“從頭再來”,擦乾眼淚向前走,他們中有的擺地攤;有的開餐館;有的開三輪車載客;有的外出打工;還有的獨自創業,再次開闢出新的人生道路。
管凌天的一個高中同學胡建平最近也買斷工齡,與原單位解除了勞動關係,獲得了單位一次性支付款1萬元,準備去深圳創業,這讓管凌天大吃一驚。
管凌天問胡建平:“你不是在單位好好的,怎麼突然想到買斷工齡呢,這意味著你今後一切從零開始,你有心理準備嗎?”
胡建平說:“凌天啊,其實,這個念頭也不是一天兩天才有的,我實在不想在單位再幹下去了,大概是半年前我就有買斷工齡的想法,你聽我詳細地跟你說。”
胡建平告訴管凌天,原來,他從湖北銀行學校金融專業畢業後,分在了金水縣農業銀行,成了一名櫃檯業務工作人員,每天的工作量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就連週末也是加班加點,幾乎沒有休息日。
另外,銀行規定一年要攬儲100萬元,完不成就要扣工資和獎金,這讓他頭疼,因為他也出身農村,自己的親戚朋友都是普通老百姓,哪有誰有大把錢拿出存銀行啊。
而自己的工資實到手也不過320塊,幾乎用於租房、吃飯和其他開支了,更談不上存錢。
這樣的日子,胡建平越想越不是滋味,恰好金水縣農業銀行近年來新進員工過多,經營不善,經濟效益大幅度滑坡,銀行領導開始醞釀一場大的改革,其中一項就是減員增效,允許銀行的幹部員工根據工齡長短獲得一次性支付款,買斷工齡,與單位解除勞動關係。
減員增效政策一經出臺,立即在金水縣農業銀行內部引起軒然大波。大多數人持觀望態度,只有那些快要退休的男、女職工高興壞了,因為他們過三、四年就要退休了,反正這幾年也沒有多少工資,再說社保也交了幾十年,沒有後顧之憂,如果按照幾十年工齡算,他們可以拿到單位十多萬的一次性付款,這可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因此,他們沒有猶豫,也不需要考慮,與單位簽了解除勞動關係的合同,拿著十多萬塊錢高興地回家帶孫子去了。
而對於像胡建平這樣的新進職工,他們可不敢貿然行動,雖然單位工資待遇不算高,但那畢竟是個“鐵飯碗”,累就累點,以後自己成了老職工也就不累了,因此,他們不敢買斷工齡,解除勞動關係。
即使得到一、兩萬塊錢,但是他們得重新找工作,但金水縣經濟相對落後,很多國有企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