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章考入初中(1),一路走過,路遠,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87年秋天,12歲的管凌天跨入右坊中學校門,右坊中學其實就在右坊中心小學的斜對面,中間有一個坡,坡下是右坊中心小學,坡上是右坊中學。右坊中學是右坊鄉唯一的初級中學,右坊鄉下轄七個村委會,那時,農村還不是很重視教育,再說農村小學師資力量也弱,硬體也跟不上城裡,一個大隊(村委會)小學最多能有10個畢業生升入初中,沒考上初中的話,學生家長基本上也不會讓他們復讀,只好回家務農,這是非常殘忍的事實,但也無可奈何,農村就是那樣的條件,因為復讀又需要一筆開支,還不一定考得上,家裡又缺勞力,況且那時沿海地區實行改革開放不久,初中畢業生要出去找份合適的工作也挺難,子承父業,在家務農,也是很多人沒有選擇的選擇。
右坊中學分初一、初二、初三三個年級,一個年級兩個班,每個班差不多40人,因此全校只有240個學生,20幾個老師。管凌天被分在了初一(1)班,班主任叫朱建華,19歲,比學生就大個6、7歲,教英語,高個子,戴副眼鏡,喜歡穿些時髦的衣服,他是剛剛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頂替進來教書的,因為他父親曾經在右坊鄉當過鄉長,有了這層關係,頂替教書是很容易的。朱老師是縣城人,未成家,就住校,因此很有責任心。他早上差不多6點半就起床,會提前到教室督促學生早讀,晚上上自習課也經常去教室巡邏一下,對於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朱老師給人一種很嚴肅,很可怕的感覺呢。
對於管凌天來說,融入一種新的學習環境,還有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首先是剛接觸英語這門新課程,真是夠頭疼的啦,那些英文字母和單詞、句子簡直就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東西,在農村,管凌天連普通話都不會說,何況現在是學英語呢。記得第一次上英語課,朱老師開始教26個英文字母中的“abcd”,帶讀了十多遍後,朱老師叫同學們讀這四個字母,一個叫饒威剛的同學用家鄉話讀成“阿必扯淡(普通話是:我必扯淡)”,管凌天卻讀成了“阿不吃的(普通話是:我不吃的)”,真叫人哭笑不得,全班也沒幾個人能準確讀出來。
一天下課後,朱老師叫住管凌天問道:“上了幾堂英語課,你現在對英語感覺如何?”
管凌天只好實事求是地回答道:“很難啊,到現在還認識不到十個單詞,發音也困難,愁死了。”
朱老師認真地說道:“是啊,你以前沒有接觸過外語,但是,再多的困難也得去克服,以後中考英語必考的,再說,學好英語,對於你們今後的發展有好處,可以多接觸外國的人與事,拓寬你的視野,多好啊!”
管凌天聽完朱老師的話,覺得必須把英語學好,對自己大有益處,於是他開始在英語這門新課程上花更多的時間,學單詞發音也是很困難的事情,比如“book(書的單詞)”他就在後面注音“布克”,“knife(小刀的單詞)”他就在後面注音“乃佛”。親愛的讀者,那時的教學條件非常有限,英語老師連一臺錄音機都找不到,如果他們自己的發音不準,學生就跟著讀不準,英語對這些十二、三歲的娃娃來說,確實是一個較大的挑戰,但不管怎樣,管凌天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攻克英語。
朱老師也常給同學們打氣鼓勵:“學好英語對你們的未來有好處,只要你們掌握了這麼外語,將來就可以出國留學,或者做外貿生意,或者當翻譯等,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出力,但英語對你們來說,剛開始會覺得很難,不要怕,多花點時間學,慢慢就會好起來的,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並不能,我們一起努力。”
學校教室是20世紀70年代建成的,一百多平米,面積較大,但是裡面的課桌、凳子都是缺胳膊少腿的,沒幾套是完好的,那時還經常停電,因此,晚上都得點煤油燈上自習課,煤油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