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節,盤秦,春溪笛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百姓?萬一他們拿了糧鬧得更起勁,朝廷豈不是虧大了?
在大部分人看來,這事根本沒什麼可討論的。大王和公子就是太仁慈了,這些亡國之民死了就死了,沒死也該全部入奴籍,讓他們全部當奴僕和苦力去,省得他們有閒工夫鬧事。
不過嬴政沒開口反駁扶蘇的話,其他人也沒敢再糾結這個問題,只提出這兩年仗打得有點多,各地儲存的糧食可能不太夠,別救濟了邯鄲郡,反而餓死了自己人。
扶蘇說道:“我們不如向燕、魏兩國借糧,他們臨近邯鄲郡,運輸方便,作為回報,我們可以在邯鄲郡各縣補種過後組百姓去給他們修路,不用他們付工錢,管吃管喝就成。實在不行,還可以用蠟燭、竹紙、新鹽這些貨物來交換,相信燕、魏兩國應該會願意的。”
“不可。”馮去疾反對道,“公子也講了修路有諸多好處,給他們修好了路,豈不是幫了他們一把?”
扶蘇微微地一笑,說道:“不是這樣的,諸位可還記得智伯滅仇猶之事?”
在座的都不是見識淺薄的人,聽扶蘇這麼一說,都想起了智伯滅仇猶使的計謀。
當時智伯要打仇猶國,結果仇猶國路不好走,要打進去很費功夫,所以智伯以要送仇猶國一口大鐘為由,讓仇猶國修好路把大鐘接回去。
仇猶國君不聽臣子勸告,組織人手修了大路,結果智伯的軍隊長驅直入,迅速把仇猶國給滅了。
由此可見,路修好了能做什麼用,與路本身無關,與促成它們存在的人有關。
在座的人都知道嬴政所圖甚大,早晚會把燕國、魏國也納入秦國版圖之中,既然是這樣,組織人手給燕魏兩國修個路好像沒什麼不妥。
即便他們有了好走的路,難道還能比秦人更驍勇善戰不成?不過是方便秦國大軍直取他們的要塞和王城罷了!
所有人都覺得此事可行,先給邯鄲郡百姓一點救濟,讓他們齊心合力把田地補種一下,好歹種點糧備冬;隨後把整個邯鄲郡劃分一下,挑出各縣能幹活且能吃的青壯男丁,一部分讓周圍各郡管飯給活,一部分讓燕國管飯給活,一部分讓魏國管飯給活。
這麼算下來朝廷的賑災壓力不算太大,還能順便把各郡原本就準備修的路給修了,聽起來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蒙恬第一個應和:“公子所言有理!”
蒙恬開了頭,其他人也開始表態,覺得這個方案挺不錯,好歹算是沒給他們白吃飯。只要幫邯鄲郡熬過了今年這個荒年,以後應該會順當許多,不至於讓他們再鬧起來。
既然已經有了方向,嬴政便讓他們各歸各位,務必要儘快擬出個章程來。
其他人走了,扶蘇卻沒走。
嬴政睨了他一眼,奇道:“你還有話要說?”
扶蘇說道:“孩兒想去邯鄲郡一趟。”
嬴政周身的氣勢一冷。
他看向扶蘇,覺得這小子膽子越發大了,連這種荒謬的想法都敢往外說。
嬴政沒立即發怒,只淡淡問道:“你去邯鄲做什麼?”
扶蘇說道:“自然是代父王去賑災。”
他在少府衙門一年多,事情做了不少,人也提拔了不少,現在即使離了他,少府衙門也可以順順當當地運轉下去。幾項大工程,他該安排的都安排下去了,一時半會沒有什麼必須要他坐鎮的大事。
所以,扶蘇想親自去一趟。
“父王國事繁忙,分身乏術,無法親自到邯鄲郡去,但孩兒知道父王肯定希望邯鄲郡的百姓能真正歸心。”扶蘇娓娓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兒年紀尚小,於朝廷而言無足輕重,在百姓心中卻是父王的兒子,要是孩兒能親自去一趟,邯鄲郡的百姓必然能感受到父王對他們的愛重。”
嬴政冷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