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4章 內閣!,三國之雄漢重鑄,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日劉安又召集了諸葛亮,徐庶,龐統,周不疑等人商議政務。
“如今我大漢疆土東到遼東,南抵朱崖,北到北海,西抵夷播海。國土遙遙萬里,人口也已近三千餘萬。”劉安道。
劉安:“朕一個人主掌國事,精力有限,有時過於繁忙,無法將事情做到細處。”
“朕意在朝議之外設立內閣,以議論國事,朝廷要緊大事交入內閣,由內閣大臣商量研討,拿出處理辦法,隨後呈交於朕,由朕批覆。”
“如此可將每一件政務都處理的恰到好處,也能給朕和朝廷諸官吏減輕些負擔。”
諸葛亮,徐庶,龐統,周不疑,四人聽著劉安的話都各有所思。
以幾人的智慧,怎能看不破內閣之中的深意。
以內閣之含義,朝廷事務原本是總會於丞相,然後由丞相呈報於皇帝。現在確實由朝廷透過內閣,及其中的不止一位的內閣大臣商議過後,奏報皇帝。
這其中大部分環節沒有變是最重要的一環。卻是由丞相變成了數位內閣大臣。
就那個不但是減輕負擔,更是要分權制衡!
作為丞相的諸葛亮首當其衝,可他也完全理解劉安的用意,並沒有過多置否,他也不是貪戀權位之人。
若不是陛下不准許他辭官歸隱,他好幾次都要上奏請辭,回南陽故居耕種了。
“依陛下之言,這那個大臣不止一位,每一位都可以行使丞相之責,卻沒有丞相之權。”
“如此這般,倒是既分擔了壓力,又不使權力渙散。”龐統說道。
“丞相依舊為百官之首,可這權力則不能凌駕於百官之上,至少是要與六部尚書相當。”劉安道。
“丞相之位,乃是首輔,是地位的象徵,而不是權力的高度集中。”
劉安看著眾人說道:“內閣設立之後,你們都要作為內閣大臣入閣。”
“當然內閣不止你們幾個。”劉安又補充道。
“這還會挑選一些有見識,有能力的官員入閣,不在乎其品級。所有內閣大臣一同商討國家政務。”
…………
議論散去之後,劉安留下了諸葛亮談話。
“岳父,今日之事你不要多想。”
劉安在私下之時依舊恭敬的稱呼諸葛亮為岳父。
諸葛亮輕笑道:“陛下做事不必向臣解釋,臣明白陛下的心意。”
“君權與相權之爭由來已久,秦之李斯,武帝一朝也曾頻繁換相,就是為了防止丞相位高權重,威脅皇權。”
諸葛亮笑道:“陛下設立內閣之舉,實為穩固朝政,避免國家動盪。”
劉安聞言欣然一笑,“岳父果然深明大義。”
“只不過朕不是擔心岳父您,而是擔心未來。”劉安凝眉道。
“不是每一個有能力的丞相都如岳父您一般忠心耿耿,竭忠盡力的為朝廷效力。”
“像您這樣的丞相,恐怕千年都未必能遇到一個。”劉安道。
“朕在之時,朝廷上下天下之間無人敢作亂。可朕若不預想到未來,日後留毒於後世。後世之君又墮入權力之爭,使國家動盪。”
劉安神情凝重,“這好不容易重新建立了大漢江山,又將陷入動盪,走向衰弱呀!”
“這內閣是朕要留給後繼之君的。”
劉安對諸葛亮說道:“日後的內閣大臣,多要從中低階官員選拔。授予其丞相議事之權,可其品級低下沒有決斷之權。全做皇帝的諮詢輔助。”
“丞相仍存,仍為百官之首,可再不能作為皇帝之下第一人,權力集中。”
“朝廷事務不再由皇帝與丞相上傳下達,再由丞相向百官上傳下達。”
“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