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7章 曹操與徐庶!,三國之雄漢重鑄,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安,

徐庶站在長安城樓上,眺望遠方。

他今年已經四十九歲了,比漢中王也只小五歲。

建安十二年末,四十一歲的他被曹操脅迫離漢中王而去。如今光陰老去,轉眼已經過去八年。

八年裡他在曹營被曹操待如坐上賓,佳節受賞,冬季問寒。凡曹操出征,必帶他前往。

他離開漢中王之時,曾立言終身不為曹操謀一計,獻一策。他沒有食言,他真正的做到了不獻一策,不謀一計。

曹操也不計較他的堅持,依舊以禮待他。

可他雖然在曹操手下為官,受曹操如此禮遇,但心中卻沒有半分感念曹操的恩德。

他無時無刻不想離開,但有些時候他又不知道該去哪。有一個人很早以前對他說過讓他等待,他就一直等著等著那個人來找他。

他等到了,他也終於離開了曹操。一切都回到了當初的那個原點,回到了正確的方向上。他又站在了曹操的對立面上。

並且還一次就打在了曹操的七寸上,曹操心中現在肯定對他有切腹之痛。

曹操在雍涼已經大敗,但他真的會就此善罷甘休嗎?

徐庶心中自問,暗暗嘆了口氣。

無論到何時,從前那一刻,到現在此時此刻,曹操的強大實力始終是他們所忌憚的。

“長安城城防本身就很堅固,天下間能與長安相比的城防沒有多少。”

“我們之前能夠一舉突襲拿下長安,主要是有徐庶先生的裡應外合。”

“不然的話就算有十萬雄兵,也很難攻下敵軍嚴密防守的長安。”

“是啊,進了長安城,真正佈置長安防務之後,才能真正體會到長安城城防的高大堅固。”

“我自跟隨世子南征北戰以來,見過不少的名城大城,長安城不愧是大漢的故都。就連成都都遠遠無法與其相比呀。”

“如果當初沒有徐庶先生的裡應外合,瓦解了敵軍內部,憑我們兩萬人馬,就算無當飛軍再怎麼精銳,面對曹洪率兩萬兵馬嚴密防守的長安,也會束手無策啊!”

周不疑和吳信從另一端城樓走了過來。兩人剛剛在巡視了一遍城防,一路交談走到了這裡。

兩人一邊交談一邊往前走,轉眼抬頭便看到了城門樓處的徐庶。

兩人互相對視一眼,一起向城樓徐樹那裡走過去。

“元直先生”

“見過元直先生”

周不疑與吳信來到徐庶近前。

徐庶聞聲轉身。

“元直先生,您一個人在這裡幹什麼?”周不疑問道。

徐庶輕輕一笑,說道:“我這也是閒來無事在這城樓上看一看。”

徐庶轉身看了看城樓,又說道:“長安城畢竟是大漢開國都城,歷經四百年風霜,雖然幾經廢棄,在修築恢復之後依然恢弘大氣,不失為大國都城之風采。”

徐庶突然感慨的說道:“這裡是大漢天下開始的地方,曾經這裡代表著輝煌。更是我們大漢興盛的見證。”

“同時也見證了大漢天下的衰落。”

徐庶看向周不疑和吳信,道:“這裡是我們大漢天下龍氣的根基所在,大漢從這裡走向興盛,從洛陽走向衰落。”

“但此時此刻不同了,世子派兩位奪回了長安。”

“長安回到漢氏宗親手中,回到漢中王麾下。這對大漢天下,對天下人的意義都是非同尋常的。”

吳信聽著徐庶的感慨,可能沒有什麼感悟,但周不疑聽著卻是非同尋常。

他能聽懂徐庶話裡的意思,長安,大漢王朝的故都。回到大漢宗親手中,來到如日中天的漢中王手中。其中的意義是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初唐之天崩開局

風乾犛牛

三國之雄漢重鑄

無塵瞭然

重生南宋,凡人稱帝傳

我愛左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