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7章 見招拆招!,三國之雄漢重鑄,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司馬懿分兵扼守著各道關隘,一兩天的時間裡。他調動手中的所有兵馬極速在通往潼關的道路上修築起了三四道堅固關隘。
每一道關隘都是依據山勢和險要路口修建,雖然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要地。但也是紮在必經之路上的一顆釘子。
司馬懿來回奔波於幾道關隘之中,視察軍情,觀望劉安諸葛亮兵馬的動向。
司馬懿此時就身處於最靠前的一道關隘。
司馬懿登上寨樓,看向遠處的隘口。
“敵軍近日來可有動靜?”司馬懿問道。
關隘守將聞言答道:“稟大都督,敵軍攻破我軍第一道關隘之後,便止步不前,近日來都未有動靜。”
司馬懿聞言也並沒有懷疑,他的計劃對於劉安諸葛亮來說是明目張膽的。兩人肯定已經看出了他的目的。
盲目的一直進攻,攻堅克寨,會形成很大傷亡。
以劉安與諸葛亮兩人的智謀,不可能會做這樣的蠢事。
但讓他們就此停下腳步,目前來說還不可能。而讓司馬懿真正所擔心和憂慮的是,劉安和諸葛亮停下進攻之後,是否會以其他方式對他進行進攻?
司馬懿:在往前潼關之地,對於中原來說並不算特別重要。而潼關對於長安則是前沿和屏障,是不可或缺的。
劉安諸葛亮此時仍不罷兵,必然意欲圖謀潼關之地。
大戰打到現在,雙方都已經精疲力盡。但現在雙方都在堅持,撐的都是最後一口氣。
可現在從他所處之地到潼關仍有六七十里的路程,對劉安諸葛亮來說就有七八十里。
這樣長的一段距離,他守在這一處通道上,劉安諸葛亮若要進軍這必先從這裡進攻啊!
對於劉安諸葛亮的戰法,司馬懿自從與之交手之後便一直在琢磨。
而實際上司馬懿潛意識裡,一直只將諸葛亮視為真正的對手。
他所認為的,劉安北伐之時能夠取得勝利,全因曹真,夏侯惇等人輕敵,劉安取出其不意之效。
後續有所勝利,也只因為劉安初出茅廬能有一些新穎之戰法。讓人猝不及防。
隨後他隨曹操出征,最終一步步落入困境,在他以為這是諸葛亮的算計。
他蟄伏多年,縱觀天下名人英傑。自許能入他法眼的用兵大家,除諸葛亮,龐統,便是早逝的郭嘉,還有幾個韜光養晦的老傢伙。
諸葛亮其人為人謹慎且精於計算,凡做事精細,一環緊扣一環,密不透風。
表面陽謀,其實暗中全是陰謀,讓你避無可避。
與其交戰,必須與其搶佔先機,若讓其佔得先機,則己方必被動受制。
在司馬懿看來,此前他與曹操雍涼之大敗,絕對與諸葛亮脫不了干係。
如此一環緊扣一環,密不透風的計劃,必定是諸葛亮的主要計謀,加上了劉安的一些奇巧辦法。
他相信自己敗在了諸葛亮手中,但絕不願相信會敗在劉安手中。
他心中曾試想,若當初曹操一開始便用他來抵禦劉安北發。
他絕對要搶佔先機,先搶街亭,扼守要塞,逼的劉安進無可進。
最後憑藉一定的兵力優勢,將其擊敗。
可現在一切都晚了。
可惜,曹操不準備用他!
只能讓他來收拾這個殘局,唉!
司馬懿的思緒又迴轉到眼前,所以說以諸葛亮的用兵之道。他必會先派軍前來誘我出戰,避免強攻。
他只要堅守不戰即可。
一攻一守,這是他面對諸葛亮進攻的有效辦法。
可是他最近來回的在幾道營寨之間往返,心裡總是這麼的不踏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