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章 重走北伐之路!,三國之雄漢重鑄,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安馬不停蹄的趕往了漢中,到了漢中之後,立即令趙雲,魏延等人整合兵馬。
漢中早就為北伐囤積了大量糧草軍械,足以支撐十萬大軍北伐之用!
“少主,十萬先鋒大軍已準備停當,我們該如何進軍?”趙雲問道。
大營之中戰馬嘶鳴,軍士快速整理著軍備。
大帳之內,劉安與趙雲等人在決定軍策。
劉安看著地圖,這幅地圖經過實地勘測,又有他親手的標正,可以說是雍涼地區最詳細的地圖了。
從漢中出擊雍涼,有五條路可以走,四條大路,駱穀道,褒斜道,陳倉道,還有祁山道,以及極為崎嶇偏僻的小道,子午古道。
劉安記得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派趙雲鄧芝率疑兵出斜谷道。吸引曹真大軍,掩蓋他親率大軍出祁山道,而威降隴西三郡。
第一次北方是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他的兵鋒直指長安。可錯就錯在他用錯了人。
諸葛亮率軍正面逼近陳倉,散關一線。派馬謖王平去搶佔街亭,防止魏軍從此截斷大軍後路。
按照當時的戰況,諸葛亮大軍兵鋒正盛。馬謖王平也成功在魏軍之前搶佔了街亭。
接下來只要諸葛亮在陳倉一線擊敗曹真,便能揮軍直取長安!
短時間內魏國根本無法調集援軍,守住長安。
可天意弄人,偏偏馬謖就丟了街亭。張合佔領街亭之後,隨時可率軍直下切斷諸葛亮大軍的後路。
第一次北伐,可以說是諸葛亮準備最充足,也是最有信心的一次北伐。可就在他自以為要成功的時候,上天卻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蜀漢疲弱,他賭不起,他只能選擇主動退兵。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兵出散關,走斜谷,出陳倉道兵圍陳倉。但因為魏將郝昭的堅守,始終未能攻破陳倉城,不得已糧盡退兵。
第三次北伐,諸葛亮率軍佯裝向祁山進軍,牽制魏軍軍主力。派陳式攻佔武都陰平兩郡,這一次算是諸葛亮,幾次北伐中取得的最大戰果。為貧弱的蜀漢輸送了一點新鮮血液。
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再出祁山,雖然連戰連勝,但因為後方不給力,軍中糧草耗盡,又不得不退兵。
第五次北伐也是諸葛亮的第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直接率領大軍從斜谷道進軍,到達郿縣,這個位置距離長安已然不遠。諸葛亮大軍兵鋒直接威逼關中。
只不過在這一次北伐中,他最終也病逝在了五丈原。長安已經近在眼前,可他的英魂最終被八百里秦川阻隔在了外面。
皆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其實他北伐只有五次。那被劃入其中的第六次,是魏國派司馬懿,曹真,張合主動進攻漢中,諸葛亮是被動防禦,實際上算不了他北伐!
諸葛亮五次主動北伐,有三次走了祁山道,兩次走了斜谷道。
按照路線區分,走斜谷道等東部幾路出擊,離魏國關中地區更近。
但諸葛亮還是多次選擇了道路更遠的祁山道。不止因為魏國對那裡的防禦空虛,也因為其山道相比於其他幾道更為平坦一些,便於輸送糧草。隴西地區也適宜兵馬進軍駐紮。
可那裡也恰恰適合魏國騎兵作戰,有利有弊。利於用兵但也時常造成進攻困難。
兩次進兵斜谷道,第二次走斜谷道,也是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也可能知道是自己時日無多了,想要以此大破魏軍,直接打通長安。
在他最後一段時間中為蜀漢留下一個稍微好一點的局面。
可天不假年,更妒英才,他抱著今生最大的遺憾,在一生沒有走完的這條路上,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諸葛亮後期北伐失敗的原因,劉安有所總結。
第一後方支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