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科舉制的影響力,三國之雄漢重鑄,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世子府內,劉安正看著諸葛亮命人送來的簡報。
一件事情足足有十餘卷竹卷,可見這件事情有多麼鄭重和重要。
當初劉安要改革官制和軍制的時候,就跟諸葛亮商議過了科舉制的事情。
並且已經將一些具體計劃和佈置關鍵之處,匯總過後給了諸葛亮。
他又提供了一些意見和改進方案,由諸葛亮來匯總整編形成一道完整的計劃。
過去了許久,已經鄭重修改過後,諸葛亮終於實現這份完備的計劃送到劉安面前了。
劉安津津有味的看著手中的竹簡,科舉制在歷史上傳承一千多年。到後世的各種考試製度都幾乎脫胎於科舉制。
到了明清時期,雖然科舉制逐漸成了統治階級束縛士人思想的工具。但仍舊沒有改變他一直存在的一點,公平性!
他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壟斷,開啟了寒門世子登天子門的途徑。
凡事有利有弊,但一件長達千年的事物傳承,無論怎麼講他的有利一面都無法否決。
這件大事關乎著對人才的爭奪及人心的籠絡,劉安對此是萬般關心的。
至於交給諸葛亮來辦,他也有他的原因。
他對科舉制是久聞其名卻未見其實,雖然大概瞭解其過程及結構,但他畢竟沒有真正實踐過。
而且將出現在四百多年後的科舉制拿到這裡來,也要考慮這裡的土壤究竟能不能把這顆能孕育出參天大樹的種子養活。
更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重新整合科舉制度的內容。
劉安他了解的科舉制度還是比較完整的,不需要再一步一步的完善。
在文武兩道雙取士的基礎上,劉安還特地和諸葛亮提出,在設立一個工匠科。
自荊州走出來,工匠對於作戰和發展的支援作用不言而喻。網羅天下能用之才盡皆為吾效力,更是大格局,大魄力。
要怎樣做到這幾件事情完美融合在一起,具體的實踐出來。劉安覺得需要真正的一位大智慧者,來主導這件足以影響千年的事情。
而劉安現在看著手裡的竹簡,笑容不由自主浮現。
神情眉宇之間,滿滿都是對這其中內容的滿意。
看完一卷,趕忙拿起另一卷。
他將自己心中的想法原原本本的告訴了諸葛亮,諸葛亮對他的想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一步加工,形成了完備的方案。
附帶著是開展第一次科舉取士的計劃。
按照劉安的設想,諸葛亮將科舉取士劃分為了四科,主以文學為主的,取漢之博士,設立博士科。
以軍略武學為主的,設立武功科。
以工匠技藝理論實踐考評一科,設立工匠科。
以農為本的農耕社會自然有以農為重,以農學理論實踐考察,設立農科。
這四類人才若都能盡皆進入麾下,爭人不爭地,他們都將立於不敗之地。
士農工商是歷史上一種形成的職業等級,前三種劉安都已經將其囊括其中了。
但是至於最後這一等的商業,劉安卻是有些不敢直接下手。
他當然知道小農社會以農為本,但要想國家富庶必然要以商業為先。
而對商業及從商者的歧視由來已久,甚至形成了由官府出面對商業的壓制和限制。
不許商人穿絲織品衣服,不許商人乘馬車或騎馬。
從這兩點來看,就可以看出漢朝對商人的限制,和對商之一業的壓制。
雖然這兩點在往後商業的發展中慢慢變得不那麼嚴格了。但是在世人的目光之中,商人仍舊是社會底層的職業。
劉安設想過為了引導和控制商業發展,培養招募專門的商業人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