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4章 第一次戍邊,三國之雄漢重鑄,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稟世子,蠻王軻比能領十萬大軍,正向長安而來!”

這個突然的訊息傳到了長安城,劉安知道之後也大為震驚。

他原本是等著安定各地,在等些時日便出兵涼州,就此安定雍涼。

然後枕戈待旦,以待天下時局變化。

軻比能的出現,完全打亂了他的計劃。

“這軻比能是鮮卑首領,當年曹操平定邊患,他退到了漠南。”周不疑開口道。

“我們大戰才剛結束不久,軻比能身處漠南,卻會直接引兵向我長安而來。這其中絕對有曹操一邊的手筆。”

諸葛亮數次北伐失利之後,曾傳信於蠻王軻比能。欲與其聯手,雙方同時出兵遙相呼應。

或許軻比能也是想借此機會,在圖謀進兵內地,他同意了諸葛亮的計劃。

軻比能親率所部十萬餘騎正欲出兵與諸葛亮配合,但諸葛亮這邊卻是出了問題,致使這次聯手最終不了了之。

隨後軻比能便退回了漠南,最後不得已又向曹魏歸附,最終被人刺殺而死。

他既然能願意跟諸葛亮聯合,那自然也會同曹操聯合。劉安暗自想道。

之前大戰之中他從涼州借來了羌兵,現在曹操是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借刀殺人,借軻比能之手破壞長安及雍涼局勢的穩定。讓他無法騰出手來去平定涼州。

而他與軻比能交兵,軻比能勝,那他在雍涼的根基就無法保全,之前付出努力等於白費。

他獲勝,軻比能大敗而歸。曹操既消耗了他的力量,又間接削弱了存在於漠南的潛藏敵人。

這件事情無論最後結果如何,對曹操都是有利的。

而對於他們來說絕對要擊退軻比能,若讓其染指長安,隱患巨大!

“軻比能距長安還有多遠?”劉安開口問道。

聽到劉安問話,周不疑答道:“軻比能自代郡上谷一帶出兵,距長安足有三四百里。”

“但其所部大多為騎兵,且以其遊牧民族之習性,行動速度極其快捷。按日程推算,最多不過兩日,就會兵臨長安城下。”

周不疑暗自嘆了口氣,這個情況來的很突然。要不是他們的斥候探查得力,在轉眼之間,軻比能就兵臨城下了。

軻比能直奔長安而來,而長安城恰巧是他們防務之中相對於薄弱的地方。

軻比能親領十萬大軍而來,聲勢浩大!

來的也真不是時候啊!

“大戰剛剛結束不過兩三個月,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安定,正要平定涼州。”周不疑道。

“軻比能親率十萬大軍直奔長安而來,不僅危及長安,更關乎整體局勢。”

“眼下看來此戰必不可免,那就看如何應戰能夠妥善完結了。”周不疑道。

“既然這個軻比能敢與曹操聯合進犯長安,那就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看看!”劉安堅決的說道。

劉安所說並不只為表達他的態度,更代表著這次此事的處理方式。

周不疑聽到劉安的話,微微有一絲詫異。如此果決且目的明確,甚至沒有一絲要考慮用和平方式解決此事的意思。

他跟隨劉安這麼久了,對其行事也算有了個大概瞭解。

毫不避諱的說他是個政治家,野心家。為人做事,向來果決。但他果決的背後也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是解決事情的最好選擇。

而眼下,打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算最佳的選擇。不戰,保持穩定,按照原計劃發展才是最好的選擇。

但劉安顯然沒有第二方面的意思。

劉安目光堅定,“曹操既然能說動軻比能出兵,必然已經許下了天大的利益。非用戰,不然無可解決此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初唐之天崩開局

風乾犛牛

三國之雄漢重鑄

無塵瞭然

重生南宋,凡人稱帝傳

我愛左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