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3章 夏侯惇之死!,三國之雄漢重鑄,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駐守在潼關一線的大軍,要在潼關周邊打下牢固的防禦堡壘。”劉安道。

“北以黃河及中條山為防線,向東以潼關為主要防守陣地。不可太過分散兵力,應以潼關為主,以中條山及南部之武關為左右側翼。據點堡壘式防守。”

“鄧艾率軍駐漢中,劉封率軍五千進駐上庸。二叔在荊州屯兵於南陽。”

“整體應從中條山,潼關,武關,上庸,南陽一線,連成一條戰線。”

劉安:“這一條戰線南北橫跨數百里,以幾個據點相互聯絡,以幾個據點的固守,形成防禦戰線,相互配合,梯次防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這是重點防守和相互呼應連成的戰線,而不是以兵力大片鋪開。”

“各將領切記不要將兵力分散。”

“各重要據點之間與潼關相互呼應,在山嶺之中建立烽火臺,一旦出現情況能快速反應。”劉安囑咐道。

“喏!”眾將皆是抱拳應下。

…………

眾將退走之後,大堂之上就只剩下了劉安與周不疑。

“讓鄧芝在北地郡以北二三十里處修築一座城池,一則可以收攏分散在河西之地的人口,對河西之地形成管理。”周不疑道。

“二則,可以與中條山一線形成呼應。”

“此城前出北地郡以北不過二三十里,能夠很好的與北地郡聯絡,也正好與中條山形成了一條斜平的聯絡。這個位置正好。”

周不疑看向劉安,“剛才幾個據點連成的防禦戰線,應該再加上這座城池。”

“我的用意自然瞞不過你。”劉安聽完周不疑所說,輕笑道。

周不疑直直的看著劉安,說道:“我說的這兩條確實是你的用意,但並不完全。你剛才的安排中,有一個細小的細節也至關重要,並且是你有意安排的。”

面對周不疑篤定的目光,劉安很快意識到了他所指的是什麼,但他並沒有回覆,只微笑著。

周不疑:“你遷移人口去充實這座新興之城可以理解,但你調集羌民。並且讓徹裡吉帶人遷移,這就是你的用意所在。”

周不疑一副瞭然於胸的樣子,繼續說道。

“徹裡吉畏懼我軍兵鋒最終歸降,他的兵馬被殲滅和驅散,你是孤家寡人一個。你不殺他也沒有太大威脅了。”

“但是他畢竟之前是西羌國主,在涼州邊陲地帶生活的四十餘萬羌民之中具有一定影響力。”

“讓他一直待在涼州,這不是能讓人放心的一件事情。他或許沒有心思,但是架不住旁人有心。”

“這個險不能冒,也沒必要去冒。”

周不疑看著劉安繼續說道:“讓徹裡吉帶著數萬羌民離開涼州,到河西之地生活。一可以減少涼州羌人的規模,二可以削弱徹裡吉對羌人的影響。”

“河西之地地廣人稀,且人口組成複雜,有鮮卑,也有漢人。徹裡吉和數萬羌人轉移到這裡,將會被分解和分化。”

“如果再加上刻意引導,數年之後便會安定成民,不會再生叛亂。”

“而徹裡吉這個西羌國主來到河西,不會有多少人在聽他的。他如果安分守己,則會平靜的度過餘生。若是心懷不軌,意圖叛亂,我們也能輕而易舉將其鎮壓。”

周不疑說完,看著劉安的反應,像是在印證自己所說的。

劉安臉上依舊掛著笑意,對於周不疑的分析,他沒有反駁,也沒有應答。

因為周不疑說的對,全部說中了他心中所想。

劉安看著周不疑,突然說道:“文直,你對我的心意如此瞭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你時刻在揣度我的想法呢?”

“你就不怕,落得與楊修一樣的下場?”劉安笑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初唐之天崩開局

風乾犛牛

三國之雄漢重鑄

無塵瞭然

重生南宋,凡人稱帝傳

我愛左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