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6章 三年計劃,明朝的現代化改造,鵲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日,李巖正在圖書館中看書,紅娘子匆匆找來,告訴他一個訊息:餘誠已經回城了!
李巖聽後一愣:“哪裡來的訊息?”
“還要什麼訊息,剛才公告欄裡已經貼出了一則新告示,寫著餘家軍未來三年施政方略,叫什麼三年計劃。要不是餘誠回來,誰有權利下發?”
確實,如此重大的告示,不經過餘誠的手是不可能發出來的。
李巖將書放回,就要去見餘誠。出館的時候看到前臺已經圍滿了士子,都拿著免費發放的公告閱讀。
李巖也搶了一份,看到題目是《餘家軍未來三年施政綱要》,只有薄薄一頁紙,上邊列有五條三十六款。
李巖也不急著走了,站在原地觀看起來。
綱要中列出的五條分別是農業建設、工業建設、衛生建設、行政建設與教育發展。
農業建設包括興修水利、新作物推廣、土地政策的推行等等,目標是要在三年內達成糧食自給自足,確保餘家軍治下不再發生餓死人的情況。
工業建設包括要建起水泥廠、鋼鐵廠、煉焦廠等十幾家工廠,其中有不少工廠李巖聞所未聞,不知是作何用途。
衛生建設有三個目標,一是要在每個縣城建設一個衛生所,二是要在荊州全域根除血吸蟲病的危害,三是要研究出天花疫苗。
行政建設包括完成第一次人口普查、完善各級行政系統,制定切實可行的律法體系等。
教育發展包括開設學校、招募教師、推行簡體字等任務。
未來三年餘家軍要做到的事,就這麼一條條一款款的列出來,讓人一目瞭然。
李巖將看完的告示收入懷中,出門後直奔餘誠的司令府。
司令府在惠王城內,李巖走到王城入口就被警衛攔住,只能等待通傳。
好在這次沒有吃閉門羹,很快就有警衛出來帶李巖與紅娘子去見餘誠。
這是餘誠第三次見到李巖。
第一次是李巖化名石白水去田莊買糧,給餘誠的見面禮是一個無期起步鼎和一卷李思訓的《群峰茂林圖》,這兩件寶物至今仍是餘誠收藏中最寶貴的幾件之一。
第二次是餘誠去見李自成時碰到,彼時餘誠給闖王送上開封城作為厚禮,同時送上了極精細的明朝疆域圖與陳德的腦袋。
所以這次相見,餘誠爽朗笑道:“李公子別來無恙乎?”
李巖嘆道:“闊別不過兩月許,竟有滄海桑田之感。不知在下該稱你餘掌櫃,還是餘留守,亦或者餘司令?”
“餘司令是外人叫的,你我相交,何須論那些虛名。算起來我痴長几歲,你叫我餘兄便好。”
李岩心中一沉。他說的那三種稱呼,是在試探餘誠心中的想法,是專注於生意場的店鋪老闆,還是臣服於闖王的開封留守,亦或者自立門戶的餘家軍司令。
現在看來,餘誠顯然是已經選了自立為王的第三條路。
其實在看到餘誠釋出的三年計劃,李巖就已經知道此次出使是要以失敗收場了。那三年計劃裡讓人眼花繚亂的規劃,落在李巖眼裡滿紙都寫著五個字:“荊州是我的!”
唯有將荊州看成自己的囊中之物,餘誠才會滿懷熱忱的做出種種規劃。這種情況下勸說餘誠以荊州之地歸附闖王,近乎不可能了。
即使如此,李巖依舊還想盡最後的努力,“我來前剛看到餘家軍的三年規劃,是餘司令著手編制的嗎?”
“正是!”說起這個,正撓到餘誠癢處。他效仿後世的五年計劃,編寫了荊州三年計劃,為未來三年荊州的發展做出規劃。
之所以是三年,也是因為亂世之中變化太快,三年後崇禎都該吊死在煤山上了,誰知道那時的外部形勢是什麼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