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4章 安民告示,明朝的現代化改造,鵲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中午了。
兒子前些日子害了傷寒死了,兒媳也在生孫兒的時候難產沒救過來。只留下一個嗷嗷待哺的孫兒,那是老張家最後一根獨苗了。
想到這兒,張老漢給自己打氣:“大不了我這把老骨頭摺進去,萬一是真的呢?”
他低著頭一路往惠王府走去,往常通往王府的這條路少不了官府的衙役差人守著,平頭百姓靠近都得挨鞭子,今天卻一個也不見。
張老漢來的還不是最早的,王府前已經排起了長長的佇列,少說也有六七百人。
人果然是群居生物,有這麼多人和自己一起,張老漢心裡安定不少,找了個佇列也排起來。
有開封賑災的經驗在,餘家軍對這一類活動已經輕車熟路。一共有十個佇列,一人負責登記,一人負責發糧,佇列前進速度非常快。
一個又一個百姓領著糧食離開,張老漢看到他們才想起來自己沒有拿糧袋,這領了糧食裝哪兒?
他可捨不得拋棄排了一半的隊伍回家去取,看到別人將衣袍兜起裝糧食,便也有模有樣的學著用身上穿的衣服打了個包袱。
終於排到張老漢,他按捺住激動的心情來到桌前,帶著絲拘謹給坐在桌子後的文士行禮,口稱老爺。
“年齡?”
“啊?”
文士拿著筆嘆氣:“多少歲了?”
“三十九!”
文士在“三十至四十”那一欄裡的“正”字上添了一筆,隨後旁邊計程車兵往張老漢包袱裡舀了滿滿當當三瓢玉米。
張老漢還是第一次見到玉米,與自己平常所食糧食截然不同。他呆呆的問士兵:“這是什麼?怎麼吃?”
“煮著吃,磨粉吃,都隨你。下一個!”
這麼輕鬆就得到了五斤雜糧,雖說以前沒見過吧,能不能吃總還是能分清的。張老漢有些後悔,該帶著老妻和孫兒一起來的,能多領十斤呢,熬成粥夠全家活一個月呢。
待會出去把糧食藏起來換個佇列重排一次。張老漢這樣想著,就看到出口處幾個士兵拿著印章往領完糧食的百姓手上蓋一下。
張老漢手上也被蓋了一個藍色的印記,他鬆了口氣,這幫人真傻,回去把印章洗掉,誰能看得出來?
然後就聽到有士兵來回巡視,口中喊著:“這印章用水洗不掉,過十天半月自己就褪色了,大家不要慌張!”
喜歡明朝的現代化改造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明朝的現代化改造【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