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章 崇禎十三年,明朝的現代化改造,鵲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子的手說:“爹,我也餓!”

老頭瞪了女童一眼,嚇得小姑娘眼淚撲簌簌往下掉,躲在一名女子身後,猶自探出頭來滿臉羨慕的盯著男孩。

老頭賠笑道:“讓大師父笑話了。”

喲,還是個重男輕女的封建大家族啊?餘誠不屑的撇撇嘴,又想起自己剛剛埋葬的的那個小男孩,不由心頭一酸,終於起身道:“老人家稍待,貧僧去去就來。”

剛帶來的兩袋糧食就放在院中。餘誠拎起正要走,忽然眼睛瞥到袋子上那一行行的簡體字,想了想不方便讓古代人看到。周圍沒有什麼可以裝米的袋子,餘誠只能飛快穿越回自己宿舍,將糧食倒進一個沒有標識的塑膠袋裡。臨走前看見桌上還有吃剩的一袋餅乾,也順手拿上,繼續穿越回明朝。

老頭一家還等在村口,餘誠過去將糧食放下,道:“這還有一點糧食,老人家拿去應急。”

這麼一袋雜糧直接送給了老人,老人驚訝之下都沒注意到塑膠袋這種從沒見過的材質,站起身道:“這如何使得?”嘴裡推讓,眼睛卻再也挪不開。餘誠又勸了幾句,老人才半推半就的收下,餘誠又將帶的餅乾給兩個小孩分了,引得小孩歡呼不斷。

既有了糧食,老頭一家就近找了戶沒人的院子過夜,順帶撿拾些乾柴熬起一鍋粥來。餘誠有心從老頭身上在榨出些資訊來,於是拉了老頭進屋內繼續攀談。

得了糧食,老頭後顧無憂,聽到餘誠詢問逃難情由,不由嘆了口氣:“大師父是方外之人,對山下風物不是很瞭解。自前年開始,這老天爺不肯賞飯吃,旱災連著蝗災,沒有一刻消停。往年太平光景,一石細糧不到一兩銀子,可現下一斗米便要足足兩千文錢,還不一定能買得到。便是雜糧,一石也快要三兩銀子了,哪還吃得起呦?”

餘誠還一直以為一兩銀子是一千文錢,俗稱一貫呢,可聽老頭所言,怕是自己理解的換算有誤。常識類的資訊他不敢多做打聽,怕引起老頭懷疑,於是只能豎起耳朵當個聽眾,從中搜尋有用資訊。

許是怕餘誠聽了糧價後悔送出的糧食,老頭不再說物價,改而開始訴苦:“年景不行,偏生還碰著連年征戰。北邊韃子時常犯境,陝西那邊也鬧起了流寇,就沒個消停的時候。老百姓飯都吃不上了,可朝廷的稅卻一項連著一項加徵,什麼遼餉、助餉、剿餉、練餉……唉,整個河南,逃了或許還有條活路,不逃是必死無疑啊!”

餘誠精神一震,終於從老頭口中聽到了一個確切的地名,原來自己現在所處的地方是河南啊!

老頭開啟了話匣子,就再也停不住口:“老頭我在方圓百里也算是個富戶,家裡兩百多畝田地呢,那又怎麼樣?賊人過來搶一遭,官兵過來再搶一遭,外邊還全是餓紅了眼的饑民。要不是我一家見機跑得快,怕是連這身老骨頭都要被人家拿去拆了熬湯喝!”

說了這許久,老頭突然道:“還未請教師父法號?”

“額……”餘誠愣了一下,好歹有龐大的武俠世界當後盾,謅個法號總不難:“虛竹,貧僧法號虛竹。”

老頭也自我介紹姓孫,又指著院內的家人給餘誠介紹:“正在引火的是次子啟中,旁邊是兒媳並他倆的一對兒女,正在打水的是幼子啟明。那邊是家中老僕老常和牛人劉二一家兩口。”

餘誠心裡猜測牛人可能是類似長工的身份,可眼下還有更重要的資訊還沒問到,不是關注這些的時候。於是接著問:“老丈這是要逃荒到哪裡去呢?”

孫老頭道:“打算先去開封。開封是大城,而且長子啟洪在開封城內開著店鋪。等這段亂子過了再還鄉。”

開封,又是一個熟悉的地名,餘誠問道:“貧僧也聽聞開封繁華,只是不曾去過,不知離這兒還有多遠?”

孫老頭道:“不遠了,往東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濟南府穿越實錄

醉可樂

大元權臣

可以摸的北冥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