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銷贓,明朝的現代化改造,鵲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王府的幾座庫房,餘誠只進過乙二庫,還是託了朱若薇的福。
這次進周王府,各個寶庫都對餘誠敞開了大門。自從圍城以來,周王連番出銀子犒勞守軍,前後數百萬兩銀子,幾乎將王府的銀兩掏空。王府內只剩些黃金和珍奇收藏。
周王逃命逃得倉促,能帶走的東西不多,而留下來的珍藏全落在了闖軍手中。
餘誠作為指定贓物經銷商,今天在宋獻策的帶領下來到庫房,商議交易的具體細則。與宋獻策一起的,還有一個姓周的小老頭,專責給這些貨物定價。
餘誠知道自己對這些方面見識淺薄,所以也帶了兩個當鋪裡抓來的老朝奉。這些餘誠當日開大價錢都請不到的朝奉,這次請來只用了兩袋大米,也不得不讓人感慨人生際遇之奇。
或許是緣分使然,宋獻策首先讓人開啟的就是乙二庫。餘誠迫不及待的走進去,發現庫內殘餘的收藏只剩原來的兩成左右。
乙二庫內大多都是些體型不大的物件如珠寶、玉石、擺件等等。就是因為體積小,隨便進個人抓一把帶走也很難被人發現。
闖軍進城後,周王匆忙逃亡,王府內一片混亂。這時候就有些膽大的宮人侍衛趁亂擄掠了一批,等到闖軍殺入王府,他們可不會講一切繳獲要歸公,自然也是看到什麼就拿什麼。
現在乙二庫還能剩兩成,就該稱讚一句闖王治軍嚴明瞭。
如今這些東西全分門別類的擺放在地上,由闖王親兵看管。
在這些物件中,餘誠一眼就看到了當初自己看中的那隻宣德爐,忍不住眼皮亂跳。這個爐子是個銅香爐,直徑約有一尺,就是因為太重不好拿,所以才倖免於難。
三個“鑑寶師”挨個鑑別造冊,時不時還互相交流一番。宋獻策則站在餘誠身邊,笑著說道:“餘掌櫃果然是見多識廣,這滿庫的寶貝我剛見時也不由得目瞪口呆,驚歎於周王歷代積累之豪富。餘掌櫃看了卻神色不變,真是難得。”
目瞪口呆是吧?我去年進來時也是這樣!
餘誠道:“宋軍師說笑了。軍師隨闖王征戰,見識豈是餘某一介商人能比擬的。”
要是以為宋獻策是憑藉一張讖圖換來如今地位的倖進之輩,那就太小瞧此人了。此人學識淵博,精通術數,于軍事謀略上也有見地。
所以餘誠查閱資料後,看宋獻策的眼神就像看小惡魔提利昂一樣,不像別人,因為宋獻策天生矮小就看不起他。
幾個朝奉登記造冊完,將資料匯總到兩人手中。餘誠這邊最後定價為白銀一萬三千八百兩,宋獻策那邊定價也相差不多,為一萬五千六百兩。
宋獻策賬本一合,說道:“你我雙方定價相差無幾,我吃個虧,便以餘掌櫃的價格為準交易,如何?”
餘誠頭搖的像撥浪鼓:“宋軍師此言差矣,若是普通交易,這價格自然做得準。可如今這形勢,可不是這個行情。”
餘誠隨手點出賬冊上幾件,其中就包括那件宣德爐:“比如這幾件,都是有皇室印記的寶物,餘某就算拿到手裡,又能賣給誰去?”
這個說法宋獻策倒也認可,這些東西尋常商家百姓,都不敢買。萬一買家在官府掌控區域內,被官府查到少不了菜市口一刀。
當然,餘誠這話打了埋伏。明朝的人不敢收帶有皇家印記的器物,可現代的收藏家對這一類器物那可是趨之若鶩。沒看啥東西帶上“宮廷”倆字,那價格都像坐了火箭一樣往上漲嗎?
“那餘掌櫃準備多少錢收?”
餘誠張口就來:“三千兩!”
“三千兩?還不到零頭?”宋獻策險些被餘誠氣笑:“餘掌櫃在做夢吧?”
就這價格,宋獻策都有些懷疑到底自己是匪還是餘誠是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